调查:富豪提供就业岗位比做慈善更令人期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调查:富豪提供就业岗位比做慈善更令人期盼
2009年05月18日 08: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项调查显示,62.1%的网民认为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31.2%的网民要求他们“做慈善”

  “别人拿不到的单子,我们老板能通过各种渠道和关系拿下来,而且赚到钱。我感觉他这种捕捉商机的能力是天生的,我们的很多销售人员都非常佩服他。”在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担任总经理秘书的吴小姐这样评价自己的老板,在她看来,只有能赚到钱,员工才能有饭吃。

  一场金融危机,让很多民营企业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当代民营企业家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才能符合公众的期盼呢?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62.1%的网民认为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58.2%的人希望民营企业“以创新领先世界”,49.2%的人希望看到他们“先富带动后富”,45.3%的网民希望民营企业“培养各类人才”,31.2%的网民要求他们“做慈善”,28.6%的人希望他们“为国家创造税收”,5.0%的人选择“其它”。

  “作为企业家,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是必须的,做慈善自不必说,但我觉得他们应该还有更高的定位。我们在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企业家在其中就应该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至少他们应该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以科技创新领先世界。”一位网友这样表示。

  成为一名企业家是很多人的梦想,可是与企业家接触久了,吴小姐觉得做企业家还真是需要有一些基因的。有科研人员也曾经做过关于企业家基因的研究。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对同卵双胞胎进行了研究,后来发现家庭环境对一个人能否成为企业家几乎没有多大影响,近一半的人能成为企业家由基因所致。研究人员认为基因可能对个性品质和能力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则可能影响与使人成为企业家有关的因素。

  在公众眼中,企业家都具备了哪些基因呢?上述调查显示,在4578位受调查者中,有76.2%的网民认为是“会管理”,74.0%的人认为是“善学习”,73.1%的人认为他们“善经营”,72.8%的网民表示“能创新”,57.6%认为是“讲道德”,48.8%的人表示“抗风险”,35.3%的网民选择“讲政治”,还有7.9%的网民认为是“其它”。

  “除了这些因素,胆子大应该也是因素之一。”一位网友认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企业家大多是靠着“胆子大”,“敢干”才成功的。

  吴比是描述30年民企人物风云史《奔腾入海》一书的作者,作为财经作家,他长期关注中国商业史和商业变迁。他向记者表示,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代企业家往往是迫于生计才创业的,“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但他们深深懂得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现在成功的尤其是民营企业,经历都是横跨政商两界,为人处世拿捏精准,这是共性。这30年民营企业的发展,据我观察,成也是政商关系,败也是政商关系,这是最重要的。”

  吴比与很多著名的民营企业家都接触过,他觉得与国外企业家相比较,“中国企业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在对政治与市场的把握中,建立起一套比较优势”。

  虽然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上,企业家的形象几乎是完全被遮蔽的,除了在政治宣传中那些脸谱化的面孔,尽管他们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机纺棉布、电灯,但一百年前的清末民初时期,一些爱国商人就曾经举起了“实业救国”的大旗。一百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激动中,我们的企业家群体是否继承了前辈的基因?调查显示,47.9%的网民认为“没有继承”,30.7%的网民认为“有继承”,21.4%的网民认为“不好说”。

  一位网民认为,“我们一百年前的企业家就以国家兴亡为己任,而今天却有很多富豪为富不仁,包括给地震捐款都赖捐,相信这些人的企业也做不长远。他们与一百年前的企业家相比,在觉悟上差太远了。”

  “我个人感觉今天的企业家与百年前的商人是一脉相承的,100%的继承。”吴比认为,包括现在被推崇的胡雪岩等人,永远摆脱不了政治的因素,他们属于买办商人,以前的实业救国,很大程度上有他的政治因素。

  “当代企业家与一百年前的企业家相比,在经营方式和思维上,我看不到有太多的进步,从群体特征来看是这样的,但不排除单个人,也有人能够有现代的商业思想。中国企业所体现的运作方式不是完全市场化的,不是完全尊重契约精神的,还是在遵循潜规则。只不过今天的企业家生存的条件更好了,相对来说更能体现他们的意志,保护他们的利益了。”吴比说。

  哪些是当代企业家应该继承前辈的基因?调查显示,54.4%的人认为是“守信用”,44.4%的人认为他们“善于商业维新”,42.3%的人认为是“讲究权术”,41.9%的网民表示是“社会责任感”,41.7%的人表示是“儒家文化与商业文化的结合”,34.2%的人认为是“团结合作”,22.8%的人认为他们“谨小慎微”,5.9%的人选择“其它”。

  在吴比看来,我国的企业家群体真正形成也就是这30年,我们用30年时间完成了西方企业家百年的进程,因此我们的企业存在的困难也很多。他说,“我认为最大的困难就是好的企业怎么传承下去。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也比较困难,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是人治大于法治。还有困难就是怎么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很多企业为什么做得很好?像鲁冠球、刘永好兄弟、尹明善,他们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必然有一套自己的原则,可是下一代怎么把父辈的影响力和与政府的关系传承下来。目前很多老一辈企业家无法隐退,也是因为这个问题。”

  调查也显示,对于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难题,30.4%的网民认为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30.1%的网民认为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较困难”,18.6%的网民认为民企“与国企、外企的竞争不对等”,10.8%的网民认为“政府对民营企业重视不够”,另外8.2%的网民认为“民众对民营企业的认可度不高”,1.9%的网民认为是“其它”。

  在华旗资讯工作的刘小姐则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是民企的最大困难,“民营企业的收入有限,投入到技术研发的就更有限。有的企业有长远发展的大计,也没有经济实力做技术更新换代的支撑。这与技术创新的能力有很大关系,但归根到底是人才和资金的问题”。(记者 陶涛)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