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不必对四川“地震遗址游”心存芥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时事评论:不必对四川“地震遗址游”心存芥蒂
2009年02月26日 13:41 来源:成都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四川春节地震遗址游与民俗游火爆 成旅游亮点

  “5·12”汶川地震灾区地震遗址游,今春已悄然成为四川旅游的新热点,游客纷至沓来的同时,也引来诸多争议。有网友说,这种旅游是“试图把快乐建立在悲伤之上”,“把灾难之地当作娱乐场所,不仅是对失去生命的人不尊重,也严重伤害受难人家属的心。”(2月25日新华网)

  据四川旅游局透露,在春节期间到地震四川灾区的游客超过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69亿元,占黄金周全省旅游总收入的四成。我相信,700万人中的大部分人,不会带着亵渎死者的猥琐心态踏上灾区之旅,也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悲伤之上。他们无非想亲临灾区,亲眼目睹8级地震造成的真实遗迹,感受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艰难和抗争。我还相信,身临其境地目睹较之其他形式的转述,更能提升公民的群体、发展、帮扶、人道、牺牲、救援乃至感恩的意识,从中领悟并升华出更高的人文价值,让所有“到此一游”的游客,真正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劝有所担心的网友大可放下心来。且不说旅游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可以帮助当地发展经济恢复重建,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也不说其它国家,早已有许多灾难性的博物馆存留于世,比如意大利的庞贝遗址等。就灾难本身而言,发生在某个局部的特大灾害,也应是全人类应当洞悉的生命体验。只有这样,它才会成为一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有利资源,不致成为仅有悲哀的历史记载。狄马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博物馆?那就是要帮助人们最全面最完善地继承前人的生存经验,借鉴和消化人类曾经拥有的一切文明成果,以使自己的人格更丰富、更灿烂、更伟大。(雷钟哲)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