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引发中国海外抢油 预测2年后油价还将大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低油价引发中国海外抢油 预测2年后油价还将大涨
2009年02月08日 16: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际炒家对石油期货的短暂疏离使其价格目前一度维持在40美元左右的低位,这让市场上的大买家们看到了增持的绝好机会。

  2月2日,当纽约商品交易所收盘时,3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了1.60美元,每桶价格40.08美元,跌幅近4%。

  位于北京的中石油市场研究所及时收到了这一信息,由10人组成的信息筛选和油价预测小组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分析工作。

  这个研究部门很少被外界所知,它负责为中石油这个位列世界前五名的石油巨头,提供原油以及成品油的价格预测和市场决策。这些决策信息被严格保密,按照月报、季报和年报的不同时间点,决定着中石油短期以及中期的市场行为。

  中国的每个石油公司几乎都有这样的“智囊”部门,他们决策的最终执行者是中联油和中联化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负责从海外购进和运输大量的原油。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前的价格已经远低于“智囊”部门对2009国际油价50美元/桶的预测。当国际石油价格从147美元/桶跌至30、40多美元/桶之时,中国买家们开始动手采购原油了。

  这一预测内容还包括,2年后,国际石油价格还将大涨。

  目标:原油、油田

  从中东抵达中国的海运航线上,一艘中国油轮在波斯湾上度过了孤独的农历新年,船员多数来自中国,他们对这条航线已经相当熟悉,自从国际石油价格下跌之后,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海运订单让这条航线日趋繁忙。

  心系这艘油轮的不仅有船员的家人,还有远在上海的中海油运远洋一处,和多数濒临破产的海运公司不同的是,中海油运希望一季度能够迎来“开门红”的业绩——国际油价如果节节下跌,中国买家便会频频出手。

  中海油运远洋一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壳牌这样重量级的大买家,目前最青睐从中东至远东的石油运输航线,“中东地区的油价和石油运输价格都比较便宜。”

  “中石化倾向于购买原油,是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炼厂,现在炼油对企业经营十分有利。”德勤能源分析师卢娅分析说。

  被认为有可能向海外伸出购买之手的中石油,其内部人士则对记者坦言,目前的石油价格的确是一个展开海外收购的好时机。但他也担忧,一旦采取高调的动作,将有可能影响石油市场的价格。有消息人士表示,中石油面临着大庆油田从5000万吨减产为4000万吨的局面,“要保障足够的石油储量,便必须要展开海外收购。

  而知情人士透露,国内石油公司的“心理价位”在每桶原油50美元以上,而现在已经远低于这一价格,因此无论采取怎样的海外收购手段,都是一个最佳的时期。

  据了解,中石油集团有意与欧洲企业联手收购澳洲第三大石油天然气企业Santos。而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8月至今,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中化正在国际能源市场加大收购石油公司的动作。

  石油战略的重要时机

  告别了高油价时代,中国的石油公司机会何在?

  据业内人士透露,抓住时机,扩大海外投资已经成为政府决策层考虑的问题,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已经于近日展开,其中涉及购买油田的策略选择。

  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能源报告则建议,中国应制定全球化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保证能源生产与消费的长期稳定供应和国家经济安全。

  “当前是帮助中国解决能源问题的最佳时机,因为中国成为能源进口大国的格局不会改变,而油价下跌时期,则是帮助中国用最少的钱解决能源问题的最佳时机。”卢娅说。

  早前,包括安永、德勤等国际咨询机构都曾前来中国,游说中国买家与其合作,大胆地展开海外并购。这些分析机构普遍认为,由于前期对油田的大量勘探,目前国际多数能源公司都需要大量资金,他们主要的资金来源则是依赖银行贷款。金融危机使能够通过银行审查的公司数量在减少,因此,寻找拥有较好现金流的投资方成为了他们的当务之急。

  而拥有政府支持的中国国有石油企业恰好具备了投资者的要素。

  据记者了解,由于石油战略储备的需要,国内许多石油储备的基建项目正在紧张进行之中。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撰文指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一期已“基本建成”,要积极推进石油储备二期基地建设,库容将达到2680万立方米(合1.7亿桶)。

  据了解,加大地面石油储备目前并不是中石油、中石化的唯一选择。加强中国自主油轮船队建设同样成为了解决石油储备的有效方式之一。

  数据:根据中石油对外发布的资料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预计到2020年,石油消费总量将达到6亿吨左右,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500~3000亿立方米。(来源:中国经营报)

【编辑:吉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