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管理层发话金融股重挫 市场预期央行近期将加息

2008年07月02日 14:5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漫画:加息阴影。 中新社发 唐志顺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投资者寄予厚望的“红7月”开门即遭重创。7月1日,沪深股市再度出现恐慌性调整行情,沪综指创出今年调整以来的新低,以招商银行、中信证券为代表的金融股出乎意料地扛起了领跌大旗。

  多数专家认为,金融、地产板块此次领跌,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加息预期抬头。目前,国际油价连创新高,铁矿石抬价;国内油电涨价,煤炭价格加速上扬;再加上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公开表示,加息仍是控制通胀的可选方案之一。市场据此普遍预期央行将于近期加息。

  加息预期陡然升温

  7月1日,沪深股市仍旧延续极度恐慌的行情,一线指标股齐齐折腰倒地,将市场信心引向了“冰点”。其中,招商银行、中信证券、万科A和中国石油等权重股均创下调整以来的新低,招商银行更是跌停收盘,对股指杀伤力较大。

  分析人士指出,从现象分析,可能有机构投资者担心再度加息等货币从紧政策仍会延续,引发机构间沽空搏杀再度兴起。银行及地产板块一向避忌宏观调控政策,每逢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前后,都难免引起市场杀跌。

  近期有关加息的传闻不断,成为飘在A股市场上空的一片阴云。据外电报道,6月30日,周小川在巴塞尔参加国际清算银行的年度大会时,有记者询问是否会通过加息抑制通胀。周小川说:“这始终是一种备选方案,我们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根据周小川的表态,7月1日各研究机构纷纷发表观点,认为近期将会加息。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表示,尽管由于农产品供给增加以及货币供给量增长率的回落,通胀逐渐缓解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是由于通胀绝对水平仍然较高,出于巩固调控效果的目的,加息的可能性也并不能排除。考虑到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将明显回落,经济减速的风险也将加大,如果加息的话,7月份将是最好的时机。

  大通证券分析师张炎也认为,目前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涨幅居高不下,CPI涨幅虽然有所下降,但其背后是巨大的潜在上升压力。货币政策继续紧缩势在必行。“我们判断,未来两周内上调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加大。一种可能是,在继续上调5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后,上调27个基点的基准利率。或者两者同时进行。而基准利率的上调可能是结构性的,即存款利率上调。”

  新的涨价因素需要警惕

  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加息预期的日渐升温,主要还是基于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现实和变化趋向的考量。

  尽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较上月出现回落,但是不容忽视的是,5月份PPI同比上涨8.2,创下近三年来PPI的月度最高增幅。专家表示,PPI增幅的走高必然会拉动CPI上涨,这种影响将逐步显现出来。不仅如此,在5月份的PPI公布之后,又出现了新的涨价因素:一是由于国际油价连创新高,以及国内煤炭价格上涨,国家决定上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价格,提高电价。二是宝钢接受世界上主要铁矿石生产商力拓公司涨价要求,最高价格上涨超过96.5%。由于石油、电、钢铁均是工业生产基础原料,可以预见日后PPI将继续走高。

  另外,鉴于国际油价仍在走高,我国油价仍有可能再创新高,并带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7月1日起,我国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费上涨,800公里(含)以上航线涨价50元人民币。

  “要平抑目前的物价压力,货币政策是较为重要的手段。”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潘向东如此表示。

  要遏制通胀是否必须加息

  针对当前的形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表示,尽管5月份CPI出现回落,但是通胀高峰依然没有到来,对于目前的通胀形势,惟一能有效遏制通胀“猛虎”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加息,将贷款基准利率拉高至10%以上。

  许小年说,PPI和国际油价的相关度非常高,CPI和国际粮价的相关度非常高,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没有出现显著回调的情况下,国内通胀压力就不会减轻。而且PPI向CPI的传导,需要两三个季度以后才能显现出来,再考虑到推动去年CPI上升的大部分因素也没有消失,特别是导致目前中国通胀的国际因素更是错综复杂,中国仍然面临着通货膨胀的考验。

  要想妥善应对这一严峻形势,许小年认为必须要继续加息,同时让人民币更大幅度地升值。他说,中国要吸取当前越南通胀的教训。越南日前加息200个基点提升到14%,这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将贷款基准利率从7%左右加到14%。

  但是,加息会鼓励更多的热钱进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政策必须要进一步地放宽波动幅度,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许小年表示,任何政策都是有成本的,到底是想要人民币保值还是想控制国内通胀,必须权衡利弊。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分析师徐平生日前也撰文称,中国目前采取的宏观政策组合可能使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大大提高,必须对其进行调整,包括适当放松货币信贷控制目标、必要时适当提高利率以及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等。

  当然,也有人认为当前不是加息的合适时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表示,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尚未见底,美元走势也不明朗,CPI情况有待观察,因此不应急于加息。他认为是否加息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第二季度经济数据,二是美国的货币政策。(记者方烨 张汉青)

编辑:杨威】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