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激励规模经营 广州农村土地流转将获财政补贴

2008年10月23日 09:34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为农村“松绑”,这也使得地方推进新农村建设能够“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昨日,广州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张桂芳带队到花都区,调研该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进展情况。张桂芳在调研中透露,广州目前正在草拟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1+12”文件,对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农业大户、龙头企业的农民,市区两级政府将按亩给予财政补贴,此举目的在于激励农村集中土地搞规模经营。

  土地承包权流转早有尝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放开后,农民有条件把土地集中起来规模经营现代农业。

  行驶在去花都区的高速公路上,沿途处处可见平如镜面的几亩方塘点缀在田间———这种“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方式从明清时期就盛行于珠三角,如今在广州花都等区仍保留了很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改革的重点回到了农村问题上。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为全国关注的话题,其实,在广州花都等区的基层农村,一些变化早已悄悄产生了。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经在花都区产生了不少实例。一些村镇将土地承包给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搞规模经营,提高当地农民收入。2007年初,花都区缠岗村将5000亩土地承包给广州正园生态有限公司。实力雄厚的正园公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投资一亿把5000亩边坡荒地变成了风景秀丽,集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一体的生态公园。公司就近招聘本村村民上岗,解决了村里一大批4050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且每人月收入达到1000元左右。土地集中开发后,土地增值了,地租也随之上涨。正园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以前这里每亩地地租才30—50元,现在涨到了400—500元。村里农民平均年收入达到1.4万元。”

  无独有偶,土地集中经营也给花都区炭步镇的村民带来了实惠。该镇将1070多亩未改造的旧塘承包给广州市成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用于养殖每斤市价60元的笋壳鱼。由于笋壳鱼全部用小鱼仔作饲料,成昌公司又用“公司+农户”的方式,组织当地农户喂养小鱼仔并统一收购,提高当地农户的收入水平。

  专家指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放开后,农民有条件把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农业,使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有了实现的途径。花都区的实践正好证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

  提高农民收入要靠产业化

  农业局长汤锦华预言,未来农民财产性收入将超过工资性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耕地面积不断下降。1998年,全市有耕地230万亩;到2007年,急剧萎缩至158万亩,平均每年锐减5—6万亩。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保护农业”将成为一句空话。而根本性的措施是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积极性。

  广州市农业局局长汤锦华指出,农民收入主要靠三块:一是经营收入,即靠种养农作物获取的收入;二是财产性收入,即靠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的收入;三是工资性收入,即进城打工赚钱。过去,农民进城打工比在家务农收入要高很多,不少农民干脆放弃种养。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土地权,可以预见农民财产性收入将迅速增长。汤锦华预言,未来农民财产性收入将超过工资性收入。

  提高农民收入,还要靠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将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汤锦华指出,从花都的实践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村地租使农民增收,农民增收又保护了耕地,还可以避免分散包租带来的乱搭建和污染问题。

  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广州市正在酝酿一项相关扶持政策:对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农业大户、龙头企业的农户,实行每亩地补贴200元。此举将有效地刺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张桂芳算了一笔账:“全市一共有158万亩耕地,加入其中70%流转给农业大户、龙头企业,那么全市只要拿出2亿就能办成这件事,市区再一分摊,市里就只用出1亿,区里的负担更小。”他还强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能强迫,只能引导。”

  张桂芳还指出,目前全市158万亩耕地中实现承包权流转的只有37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是出租。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可以尝试多种流转形式。比如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这样农民就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推动农村集体用地的流转,探索宅基地置换机制。

  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大动作

  无论是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只要是在广州市范围内都是广州市居民。

  据了解,早在半年前,广州就在酝酿有关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揽子”文件,目前已初具雏形,有望于今年年底正式出台。其中包括一个主体文件和12个配套文件,称为“1+12文件”。这样大规模的一揽子文件广州近年来还未有过。文件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或者更快的时间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并进行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张桂芳同时指出,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征用补偿标准偏低,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针对这一问题,张桂芳说,各区必须落实好一条:所有项目在征地之前要落实好自留地,如果没有自留地,就不能给他征地。对于经营性项目国家有明确规定,必须“同地同价”。“我个人认为,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就是农村土地招挂拍了,拍卖所得要全部给农民。”

  张桂芳感叹说:“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取得的事业发展,每一项当中都包含着农村的巨大贡献和重大牺牲。农民长期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这种特殊的二元结构在全世界也不多见。”

  未来十年,广州将把城乡统筹作为最重大的改革课题,沿着“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和“多予、少取、放活”的路径,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图景。

  “1+12文件”主要内容

  主体文件:提出了广州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初步计划力争用10年左右或者更快的时间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实现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城乡产业基本融合,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形成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城乡统筹发展制度体系,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12个配套文件:针对当前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分别提出了具体对策和措施。

  一是城乡规划一体化问题。过去没有把农村纳入城乡一体化规划,接下来重点深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村庄规划、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和落实解决市区镇村在规划管理中的问题。

  二是城乡基础设施规划一体化问题。重点加大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强城乡污水的处理,特别是农村污水处理,以及公共交通等的运营统筹管理。

  三是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问题。

  四是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的问题。

  五是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的问题。

  六是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问题。重点解决两个基本、两个提高和一个扩大。“两个基本”就是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卫生医疗服务;“两个提高”就是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一个扩大”就是扩大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市委市政府要求两年之内彻底解决失地公民的养老保险,三年之内基本解决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

  七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问题。重点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快农村文教体卫公共事业的发展。

  八是城乡社会管理、行政管理一体化问题。

  九是城乡土地管理一体化的问题。重点是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制。

  十是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广州准备出台大动作:无论是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只要是在广州市范围内都是广州市居民。

  十一是农民建房问题。

  十二是农村建设问题。(记者曾妮)

编辑:位宇祥】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