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萌芽阶段 四大难题有待破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萌芽阶段 四大难题有待破解
2009年02月10日 13:36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8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之前不久,中韩两国又达成货币互换的协议。这些举动,引发了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关注。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越过我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

  衡量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标准有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三方面,即一国货币贸易结算功能的国际化、金融交易职能的国际化、价值储备职能的国际化。通俗来讲,一国货币要实现国际化,就必须在国际范围内的商品、劳务和金融交易中被普遍运用,而且对他国民众来说具有贮藏和获利的价值。

  货币国际化的经济、政治基础

  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须有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基础。一则,一国应具有完备的内外经济条件,其中内部经济条件包括保持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国际经济贸易规模上的相对优势、经济货币的独立性以及发达的金融市场,外部经济条件包括维持可兑换信心、合理的流动性比率和健康的国际收支及其结构等。二则,一国在政治上应具有公认的稳定性,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的政治话语权。

  纵观各国货币发展历史,货币国际化虽然给所在国带来一定风险,但却远远低于带来的好处。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高,就意味着在出国旅游、消费、留学的过程中,可以较为便利地用本币进行支付,不必经过繁琐的汇兑程序。从政府的角度看,国际货币发行国可通过发行本国货币为国际赤字融资,相当于对别的国家征收了“铸币税”,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

  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这一过程中,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所走道路各有特色。例如,英镑和美元是通过国际货币制度的中心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其国际化首先是由内部经济实力所决定,然后凭借大国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以国际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再比如,欧元模式的典型特点,是在推动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区域内货币,然后发展为国际货币。日元模式则是通过渐进式的货币可兑换成为国际货币。目前,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正在通过这一途径使本币走向国际化。

  无论采取何种模式,一国货币国际化过程中有两个基本特点是不变的:其一,首先要创造国内基础,然后走向区域化,最终迈向全球化。其二,政府政策推动与市场选择同时并进。

  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萌芽阶段

  回到人民币。我们知道,自从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就开始得到更多关注。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动荡,美元的衰落似乎不可避免,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热情进一步迸发出来。此时,我们更需要清醒和理性地认识这一问题,避免走入政策误区。

  首先要明确的是,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肯定利大于弊。这不仅能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增加经济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全面增强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而且也可以减少汇率波动风险,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另外也能够加入享受“国际铸币税”的“强国俱乐部”。当然,短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也带来某些风险,可能会对经济金融稳定产生更多冲击,并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作为面临转轨与发展双重任务的中国,对此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近期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谈论人民币国际化,确实是因为近年来人民币开始真正“走出国门”,使国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新鲜”和振奋。

  具体而言,从贸易结算功能来看,周边经济体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量正不断增加,即使在人民币未完全实现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也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成为区域性“硬通货”。从金融交易功能看,2002年以来,境外人民币金融衍生品不断出现,交易逐渐活跃,内地在香港开始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从以上迹象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已有种种“突破”,但其规模,都还微乎其微。从根本上讲,影响货币国际化的经济和政治条件,我们大多还没有具备。因此,目前只能说人民币国际化处于萌芽阶段,这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的。

  四大难题有待破解

  事实上,一国货币争取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参与激烈的货币竞争的过程。直观来看,在一定时期内,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崛起,必然伴随其他货币竞争力的下降与衰落。因此,当一国货币走上国际化道路之后,将会面临他国货币的强烈反击。

  从当前国际货币格局来看,美元虽然颓势明显,但未来较长时期内霸主地位仍难动摇,同时随着欧洲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提高,欧元的地位将更加稳固,而日元国际化近年来有所倒退。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前进的道路上首先要破解四大难题。

  第一,贸易逆差是对外输出本币的主要途径,这依赖于强大的内部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我国短期内显然难以达到。

  第二,对一国货币的需要也与其相关的金融交易活跃程度相关,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较低,缺乏具备本币国际化的基本支撑条件,除了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可兑换之外,金融市场对外联系程度已落后于整个改革开放进程,而且也缺乏支持交易活跃的金融工具。

  第三,政府的政策选择和战略思路还需明晰。一方面,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仍然主要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思路尚不明晰,如加快金融自由化改革、推动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加快人民币境外结算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等。另一方面,政府的金融管理能力还需不断提高,控制人民币国际化伴随的风险并非易事。

  第四,政治因素仍然是最大的障碍之一,虽然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但在政府透明度、公共政策选择合理性等方面还有所不足,对于试图持有人民币的一些外国人来说,这也是担心的因素。

  总之,当前的国际金融动荡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曙光,但也增添了许多困难,例如推动金融自由化改革面临更大风险,而这又是本币国际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应该说,人民币国际化在较长时间内将仍处于准备阶段,还未到确定“时间表”的时候。未来我们一方面要“练好内功”,针对困难不断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把重点首先放在亚洲,不断增强人民币的竞争力。(中国社科院金融所 杨涛)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