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日本停止对华贷款 中国经济告别日元“拐棍”
2007年11月16日 09:39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双方都应该高姿态、全面地看待日元贷款问题,因为这是双赢的合作,不是一方占便宜另一方吃亏”

  听说北京地铁曾利用日本对华贷款项目建设,正在一号线西单站等车的张先生一脸愕然:“不可能吧?我还真不知道。”张先生不知道的或许还有很多:首都机场航站楼、北京地铁1号线复兴门至四惠东段的车站和车辆段,以及连接西直门和东直门的城铁13号线全部车辆和信号通信设备等等,这些项目建设都用到了来自日元贷款提供的资金。

  从1979年开始,很多中国人就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日本政府开发援助(ODA)项目带来的种种便利。而随着2007年11月8日日本外务大臣高村正彦的正式表态,最后一笔463亿日元(约合4.1亿美元)低息贷款发放后,日本从明年起将全面停止对华所有新贷款,ODA中的有偿贷款项目从此划上了句号。

  曾经雪中送炭

  “明年日元贷款结束是很正常的,不仅因为这是双方讨论后达成的共识,还因为它已经完成了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金熙德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最困难的时候日元贷款发挥了作用,像拐棍一样,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可以撇开拐棍了。”金熙德研究员所说的“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对华ODA刚刚开始的阶段。1979年,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主动派人到中国来谈对华援助的事情。而从1980年到1990年的第一个10年里,既是中国经济开始起飞的最初阶段,也是对华日元贷款合作最好的时期。“当时中国什么都缺,电力、道路交通、通讯、港口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可谓百废待兴。”金熙德表示,后来中国经济的腾飞,“日元贷款功不可没”。在金熙德的同事、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季风看来,对华日元贷款可以用“很成功”来评价。这不仅因为中国利用日元贷款要比很多国家效果更好,还在于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日元贷款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刚开始可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张季风表示,在中国外汇很少的情况下,日元贷款起的作用很大,尤其是修路架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京秦铁路电气化、大同到北京的铁路电气化等工期长、规模大的项目,都是利用日元贷款完成的。张季风向《国际先驱导报》提供的一个数字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对华日元贷款数额曾一度占中国国家计划内基本建设投资额度的20%以上。

  被ODA改变的生活

  看到有客人人来访,李举祥兴高采烈地打开水龙头,随之而来的,是一股股清泉汩汩流出。作为日本利民工程无偿援助的一部分,陕西省丹凤县白阳关乡的饮水工程在1999年实施后,全乡大多数家庭解决了吃水难题,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山里人也能和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了。”当地村民显然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之情。在ODA项目中,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部分占的比例只有10%左右(其余的皆为日元贷款),但却是受益者感触最为直接的部分。比如贫困地区校舍修建、医疗器材整备计划等等,当地的人们都切实感受到了生活发生的变化。相比之下,日元贷款由于多半用在大的工程项目建设上,所以一般人的感受可能并不直接。但在金熙德研究员的印象中,有一件事却记忆深刻。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使用的还是机械式的电话交换机,容量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老百姓的通讯需要。而当时引入国外程控电话交换机价格非常高,一个3万门的交换局,光设备投资就要大约4000万到7000万人民币之间,在当时是天文数字。“中国后来利用日元贷款购买了很多程控电话交换机,这样一下子就增加了安装电话的容量。”谈起这些变化,金熙德表示,日元贷款在中国通信发展的起步阶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无可否认”。类似的改变还包括长江上新建的很多座大桥,以及中国境内多条公路建设、地区环境治理等项目,都有日本对华贷款的影子。

  双方都应高姿态

  从1979年至今,日本对华贷款总数大约在3.3万亿日元左右,援助项目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之间围绕ODA的口水之争却一直不断,尤其是日本国内传出的不和谐之音,让本是良好的合作陷入尴尬状态。“日本对中国的ODA,我一向认为主要是出于它的国家战略、经济战略需要。”张季风认为,这个战略一是解决能源问题,另一个就是希望中国能够发展并成为它的大市场,这两个目标都实现了。当然,中国也因此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日本对华ODA项目的三个部分中,90%以上都是需要偿还的贷款,所以并非白送那么简单。在金熙德看来,从2000年左右开始,一些日本人却过分地强调了援助的功能,而忽略了这些贷款中国人是要还的。虽然利息低、还款时间长(30到40年),但毕竟是要还的。而且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日元贷款就已进入了偿还期。与此同时,金熙德认为,部分中国人则过多地强调了贷款的含义,而对长期低息的优惠性认识不足,更有人将ODA与当年放弃战争赔偿联系在了一起,认为“是应该的”。“双方都应该高姿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日本过度强调援助性和中国过度强调贷款性都是不合适的,这是双赢的东西,不是一方占便宜一方吃亏。最根本地说,日元贷款绝对不能补偿战争赔偿,如果能的话,仅仅300亿美元吗?远远不够!”

  善始更要善终

  日本政府11月8日宣布对华贷款将于2008年3月底结束后,有日本媒体表示,日本方面声称不指望中国人感谢日本贷款,但求中国民众记得中日友好。这一说法显然与当年两国决定实施对华政府开发援助的友好姿态相比也有了偏差。“首先必须明确对华ODA的历史背景,那是特定时期两国领导人协商做出的决定。”金熙德认为,1972年中日、中美关系好转的政治背景和中日贸易发展的需要,以及当年因中国放弃索赔使日本人对中国的友好心态,是对华ODA应运而生的三大原因,当时日本首相一再表示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如果我们知道后来想附加这么多条件,当初就不要了,这是很伤感情的。”早在2005年3月,提到日本政府计划在3年后停止提供新的日元贷款项目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表示,日本政府对华日元贷款是在一种特殊政治和历史背景下所做出的互利互惠的资金合作,中日双方应本着对两国关系大局负责任的态度来加以妥善处理,使对华日元贷款能够善始善终。

  尽管这几年日本方面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但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的中国学者还是肯定了ODA的积极作用,张季风甚至用“非常成功”来形容两国在ODA上的合作。金熙德研究员也表示,明年结束ODA不应是因为不痛快,而是它完成了使命:“对于日元对华贷款我们不应该忘记,人们应该给它一个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当然,作出客观评价的不应仅仅是中国,也包括日本。(记者 晓德)

更多国际先驱导报新闻
编辑:席梦婷】
相关报道
·日本对华贷款解冻之后
·日为何解冻对华贷款?向前看气氛推动"和缓潜流"
·日拟在4月东海问题会议后通过削减对华贷款方案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每日关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