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银行理财首季表现尚可:超同期存款 整体风险较低

2008年05月15日 15:48 来源:今晚报 发表评论

  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膨胀,银行理财产品几乎成为所有银行提升中间业务的“聚宝盆”。最近,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发布了《2008年1季度的银行理财产品评价分析报告》,以权威、专业、切实的角度为我们剖析了这个备受关注的市场。报告指出,在去年金融市场普遍动荡之际,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能力不仅超越了同期同币种的存款水平,而且整体风险水平较低。

  分析报告认为,总体来看,1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具有如下两大特征。其一,整体投资价值相比去年明显下降,但多数产品表现尚可,至少超越了直接投资于境内外股票市场的产品。与同期惨淡的基础资产市场(如A股市场)相比,表现出稳健而可观的投资价值。其二,与以往相比,不同银行的理财产品表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其原因在于各家银行发行的产品在基础资产和产品结构上的差异越来越大。例如,在美国次贷危机的阴影下,境内外股票市场暴跌,这必然打击到看涨股票并与此挂钩或直投的银行理财产品。对于倚重股票类产品的商业银行(如外资银行)而言,所售产品的总体表现自然就不容乐观。相比之下,挂钩或直投境内信贷资产的信用类产品,或银行间货币与债券市场的利率类产品,则表现相对稳健,而这些产品主要是中资银行发行的。

  报告还指出,银行理财产品自身投资价值的降低削弱了人们的投资热情,并引发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报告分析,虽然投资价值相较去年明显下降,但是多数人民币产品的收益要优于外币产品。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风波让海外市场投资收益不尽如人意,也形成了外资行产品不如中资行产品整体收益的表象。但不容置疑的是,外资银行不论从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宏观经济研究能力和人才激励机制方面都要比中资行略胜一筹。

  受A股市场方面大盘股发行数骤减、中签率急剧下降影响,银行打新股产品的申购方式单一化让去年的“收益王”——打新股产品失色不少,而在动荡市中一种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信用类理财产品异军突起。在信贷从紧的主基调下,银行放贷业务受到大面积制约,而发行此类产品正是利用了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合作将贷款额度置换出来,不仅改善了银行的盈利结构,也拓展了更广阔的客户资源。但报告也提醒,尽管信用类产品整体评价结果表现尚佳,但产品风险与承诺收益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对应关系。具体产品收益高企或信用风险低估的现象是存在的。

  除此之外,在搜集的样本中有122只产品(占比22%)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而无法给出评价,银行产品的信息披露问题在商品类和混合类产品中的问题更加突出,该研究所由于基础资产收益支付信息不详而不予评价的产品占比竟高达77%。(涂 艳)

编辑:蓝玉贵】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