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投入10万1年获利39元 银行理财收益能明白些吗?(2)

2008年01月07日 09:1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据陈先生的母亲回忆,当时银行理财销售人员并没有向他们说明那个复杂公式的含义,虽然他们知道投资有风险,但这样的收益结果仍令他们大失所望。

  陈先生父母购买理财产品的那家银行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这款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即便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也非常遗憾。自从2006年银行可以发售浮动型理财产品后,收益率最终为0的产品非常少见。他们十分理解客户的抱怨,但因为银行无法满足陈先生提出的现金补偿办法,他曾以个人名义向陈先生一家提出赠送3000元代金券,但被其拒绝。

  陈先生将此事发布在网络论坛上,帖子点击率迅速攀升,与他们有相似境遇的网友也纷纷抱怨。但也有网友指出,银行的理财产品本身就有风险,不能一味怪银行,只能怪自己对产品不了解,风险承受能力差。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人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提出了这样的担忧:银行公布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否真实?与银行推销理财产品时的宣传用语相比,理财产品的合同是不是过于晦涩和公式化?理财产品的运营信息披露是不是不够透明和及时?

  相关链接

  银监会提醒公众理财避免走入五大误区。

  1.银行理财≠储蓄存款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相对股票、基金更为保守(稳健),但本质上是金融投资产品,并不是储蓄存款。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理财产品购买者要承担“买者自负”的风险。即使是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可能存在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与银行传统的储蓄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2.预期收益≠实际收益

  大多数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与所投资标的的市场表现挂钩,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预期收益通常是在过往经验数据的基础上预测得出,最高预期收益更是在理想状态下的结果,由于金融市场变化莫测,理财期满最终实现的收益很可能与预期收益有偏差。

  3.口头宣传≠合同约定

  理财产品的责任和义务在产品购买合同中约定。对于自己不能完全理解的理财产品,不要光听销售人员的口头宣传就草率作出购买决定,即便产品说明书及理财合同的条文很难理解,也请务必仔细阅读,对于没有把握的,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员。

  4.别人说好≠适合自己

  理财产品千差万别,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高风险的产品可能带来高回报,会受到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人的追捧,但对于那些抗风险能力差的人,这样的产品并不适合,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高收益,而忽视了遭受损失的严重后果。投资者应正确评估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5.投资理财≠投机发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席梦婷】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