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耶鲁大学校长:中国制造真正转型尚需15至20年(2)

2008年07月22日 00:59 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英特尔的董事长贝瑞特给中国制造业开出了他的药方,那就是推动大学等研究机构加入到产业研发当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在全球顶尖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资深董事何杰明看来,即使中国经济的环境出现了一些变化,全球制造业的重心也不可能从中国转移出去,那他的理由又是什么?

  麦肯锡公司是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成立于1926年,目前在全球44个国家有80多个分公司,共拥有7000多名咨询顾问,业务涉及公司战略、营销、组织架构、技术、产品研发等领域。何杰明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现任麦肯锡公司资深董事,负责领导公司在亚洲的运营咨询业务部,在麦肯锡的14年间,他为众多行业的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特别是在运营战略、生产绩效以及采购和供应链战略等方面,凭借对中国产业环境和运营模式的了解,2007年,何杰明与同事写了一本名为《运营中国》的书,谈到这本书的创作,他颇有感触。

  麦肯锡公司资深董事Jimmy Hexter:“我觉得我自己最大的感触,我最大的收获是很深入地了解,中国在未来得全球经济结构里面的重要的角色是什么,最明显的现象是,很多中国公司,可以说很多亚洲公司,很多中国公司自己开始变成跨国公司。”

  由于坚信中国仍然是最优秀的制造业基地,对于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正在考虑把制造基地转向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现象,何杰明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何杰明/Jimmy Hexter:“比其他的国家来讲,还是中国的市场最大,第二也是人才多,而且人才好,第三个从供应链来讲,还是供应商都在中国,所以如果你要把你的制造业移到另外一个地方,你整个的供应链也变得很复杂。”

  何杰明认为,毫无疑问,中国制造正在经历阵痛,但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结构重组、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情况,他希望中国制造企业能在危局中发现机遇。

  何杰明/Jimmy Hexter:“这个过渡期,我们觉得对中国未来行业的结构,终于是一个好处,但是在过渡期的时候,一定会有一点痛苦。”

国外经济学家怎么看待中国制造的突围方式?

  何杰明刚才说,处在过渡期的中国制造一定会有一些痛苦,事实上,面对这种痛苦,中国的制造企业也在艰难地寻求突围,有不少企业经过长期探索,已经逐渐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一起来看一看。

  玩具制造,品牌突围

  在东莞的很多玩具制造企业还没有从美泰事件的冲击中喘过气来的时候,哈一代玩具厂却和往常一样,在开足马力地进行生产,董事长肖森林告诉记者,他的工厂之所以没有在美泰事件中蒙受损失,是因为早在一年多前,哈一代就已经摆脱了贴牌生产的模式。

  广东东莞市哈一代玩具厂董事长肖森林:“我们这边这些展览室这么多,全部都是我们自己开发设计生产的,这是我们哈一代自己的品牌,我们这里边大概有一千多个品种,我们产品不仅可以出口,还供我们全国一千多家加盟商、专卖店这些销售。”

  在从代加工转向自主品牌之后,哈一代的经营不仅不再仰人鼻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国外采购商的订单上,成本利润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厂房比以前小,工人也比以前少,但创造的利润却大幅增长。

  肖森林:“我们一千件订单抵得上过去三万件。”

  重型机械,创新突围

  在我国的重型机械制造业中,煤矿用特大型挖掘机由于国内没有制造能力,一直以来都依赖进口,每进口一台这种挖掘机都要花费一亿多元人民币,然而,我国重型机械企业的龙头企业太原重工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05年年底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20立方超大型矿用挖掘机,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垄断中国大型矿山20多年的历史。

  “那是非常高兴的,那是太重的一个胜利,这样的话,就说在中国的市场,大型挖掘机的国内的企业的垄断我们打破了,而且我们成为世界制造大型挖掘机三个厂家,三个企业之一。”

  在太原重工的董事长高志俊看来,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他们对创新的追求,为了鼓励创新,近几年太重每年都会拿出1000万元来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对于重大项目,公司还会有特别的奖励。

  “我们现在的新产品每年占销售收入的50%,但我们的开发费用高,我们现在占到我们销售收入的4.9%,在全国来说是比较高的,我们国家平均才1.5。”

  科研创新方面的巨额投入也为太原重工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现在,大型矿用挖掘机已经是太重的主导产品之一,国内市场占有率在95%以上,产品还出口到巴基斯坦、越南、秘鲁、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有句俗话,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世界经济板块的变化也是这样,低端制造业总会流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而那些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最后无一例外,全都走向了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但中国毕竟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它这一转身,不仅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版图,全球经济的面孔也会随之一变,那国外经济学家怎么看待中国制造的突围方式?我也联系到了耶鲁大学的校长理查德•C•莱文,来听听他对中国制造有什么建议。

  记者:“莱文校长您好,您认为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是否应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进行转变?”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C•莱文:“你说的很对,对中国来说这是大势所趋,但是要过15年到20年的时间中国才能具有进行这种转型的条件。”

  记者:“您的意思是,在这段时间里,随着中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逐渐释放,这种转型的条件才能具备?”

  理查德•C•莱文:“当中国发展到剩余劳动人口得到充分吸收,同时制造业工资上升到世界水平的这样一个阶段,那时,中国将势必把重点转移到创新创造方面上来,在产品附加值、服务业以及知识创造方面大显身手。”

  麦肯锡的何杰明也告诉记者,中国制造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以大量中小企业为基础,这些企业在规模和资金的束缚下,在经历危机时往往难以生存,对这些企业而言,当务之急在于改变落后的生产模式、引入更多先进的管理方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建立和经营一条完善的产业链,麦肯锡就曾经帮助深圳的一家电子企业实施“精益生产”,成功地大幅提高了工厂的利润。

  麦肯锡公司资深董事何杰明/Jimmy Hexter:“如果要做中国的老大,而且可以往里再过五年做全球的老大,关键的基础是开始采取全球的最佳做法,在采取精益生产方法,然后我们就发现有很多的好处,整个的好处是说,整个的工厂可以提升的利润50%。”

  在综合考察了中国和周边制造基地的优劣对比,以及中国制造企业自身的优势之后,何杰明认为,中国制造面临的只是短期的困境,他对中国制造的前景非常乐观。

  何杰明/Jimmy Hexter:“我们对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很乐观,目前如果你问全球比较大的企业的总裁,刚刚做一个调查,他们觉得他们最威胁的竞争对手还是中国的竞争对手,41%是中国的公司对他们算是一个最大的威胁,所以还是对我们的制造业很乐观。”

  而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先生也对中国制造转型后的未来充满信心。

  理查德•C•莱文:“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中国很有远见,已经意识到了将来需要进行的产业转型,也已经开始着手加大在教育方面进行投入,中国已经按到了自己未来将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准备。”

半小时观察:中国制造的出路取决于我们自己

  成为“世界工厂”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中国制造”就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人民币升值、国际油价暴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原来“中国制造”所赖以生存的种种优势正在丧失,一些以低价格开拓国际市场的出口“先驱”如今也纷纷倒在路上,变成了“先烈”。

  然而,真正代表“中国制造”未来的那些公司,却将挑战变成了机遇,它们通过技术和品牌创新,通过开阔视野和思维,通过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竞争,通过更科学有效的生产方法,将自己变成了强者。它们不仅没有倒在路上,反而走得更远。

  “中国制造”走向何方,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己。只要内功练好了,只有不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只要提升了竞争力,“中国制造”终将突出重围。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关键一步,就是要战胜自己。

  主编:周人杰

  记者:井天增

  摄像:贡存

[上一页] [1] [2]

编辑:魏恒】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每日关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