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人大校长纪宝成:"政府管得越少越好"不适合中国

2008年12月14日 10:55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发表评论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间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近日,记者就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与启示等话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挑战,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

  人民论坛记者:我国改革开放走过30周年,取得的经验和成就有目共睹,您觉得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如何认识当前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纪宝成: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从中国实际出发形成了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赋予社会主义制度以新的内容和活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当前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矛盾和挑战,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因此,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必须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和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同时,更加关注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公平正义,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更加关注自主创新,更加关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把实现国有经济的市场化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人民论坛记者:如何认识国有经济的市场化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内在联系?

  纪宝成: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活力,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

  第一,必须把实现国有经济的市场化与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深化对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企业经营机制。另一方面,坚持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把国有经济的重点放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引导力和带动力。

  第二,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很好地结合的。那些认为国有经济只能存在于公共产品领域而不能存在于竞争领域,只有彻底推进私有化才能建立所谓真正市场经济的新自由主义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国有企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等等。

  第四,深化企业改革,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发挥“经济民主”、“共同治理”、“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理念,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国家的作用既没有局限于维护秩序的“守夜人”,也没有局限于市场竞争的“裁判人”

  人民论坛记者:面对苏联东欧剧变、拉丁美洲“新自由主义神话”破灭及目前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欧美等国家纷纷“救市”,我们是否应该庆幸我们一直探索实践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机结合的机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重新深化认识“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作用?

  纪宝成: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经验和成功之处就在于把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应当强调的是,这也是作为一个处在转型与发展中的大国所具有的后发优势的重要表现。

  在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的作用既没有局限于维护秩序的“守夜人”,也没有局限于市场竞争的“裁判人”或宏观平衡的调节者,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国家的计划和宏观调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利益;进行总量关系的调节,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平衡;针对市场失灵进行微观管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领导改革开放,推动制度创新;保护资源和生态,实现持续发展等。

  中国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绝不能接受新自由主义所推崇的国家干预最小化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错误主张,苏联东欧的激进式改革的悲惨结果、拉丁美洲“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灭和目前愈演愈烈的资本主义全球金融危机,从反面说明了坚持计划调节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

  讲发展一定要弄清楚“发展是谁的发展”、“是为谁而发展”,把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相结合

  人民论坛记者:效率与公平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站在改革开放30年新的起点上,如何深化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内在联系,如何使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纪宝成:十七大报告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经验,同时指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首先,这一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我们讲发展,不能脱离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一定要弄清楚,发展是谁的发展?是为谁而发展?不能仅仅把眼光局限于物质财富的数量和GDP的高低,不能让少数人享受发展的成果而大多数人被排除在发展之外。

  其次,这一原则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能够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和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弊病,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第三,这一原则揭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我们要构建“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形成深化改革的大智慧、大思路

  人民论坛记者: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改革开放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那么,从经济学发展的角度看,如何认识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呢?

  纪宝成:中国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而绝不像一些人竭力鼓吹的那样,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指导了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新自由主义在中国取得了胜利。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其中基本要求是: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的当代化与中国化;正确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吸收其合理的成分,摒弃其意识形态的因素;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立足于中国国情,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在分清是非、权衡轻重、趋利避害中形成深化改革的大智慧、大思路。

  (人民论坛记者 曾金胜)

编辑:卢岩】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