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机构集体减持中资银行股票 获利240亿港币(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境外机构集体减持中资银行股票 获利240亿港币(2)
2009年01月16日 02:46 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战略投资者减持后会给中资银行留下什么?

  从前面的分析看,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损兵折将的境外资本,不约而同地把它们手中的中资银行股当成了提款机,一旦禁售期一过就赶快变现,填补资金漏洞,据估计,这次仅仅瑞士银行、美国银行及李嘉诚基金会三家,就总共抛售了价值325亿港元的中资银行H股,获利达240亿港元,这些战略投资者拿走了急需的现金,那它们又给中资银行留下了什么?

  2003年以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国有银行改革,而这轮改革的关键点,在于要使银行有一个良好的运作环境,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则有助于尽快实现这一目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所以说引进战略投资者,我们首先要把国际上比较先进这些商业银行把他们这套经营管理模式,公司治理框架要引入引来。”

  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先后引进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瑞士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四家海外战略投资者。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战略投资者,然后每一家的战略投资者又有哪个方面的优势,我们在他有优势的领域我们尽可能的运用他们的优势来协助中国银行发展。”

  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国银行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银行,但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目的,绝不仅仅是顺利上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股权合作的纽带来提升银行的营运素质与内部管理,提高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水平。

  宗良:“在这过程中间我们合作的项目是很多的,总共大约完成了87个项目,战略投资者共派驻了200多批,总共500多人次到我们这个行来同时呢还派了90个人到我们,90名专家到我们信用卡或私人银行有关的方面专门协助我们。”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理念的变革是看不见的变化,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中国银行的经营管理。

  中国银行个人金融总裁岳毅:“我们的战略合作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以后,特别是跟他的旗下有一家200年历史的叫Coutts,这家私人银行合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私人银行的理念。”

  这之后,中国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共同成立了项目联合指导委员会和工作组,苏格兰皇家银行先后派出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和服务研发、IT等方面的专家以及私人银行家和私人银行顾问全程参与筹备工作,作为国内第一批私人银行客户专属网点,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于2007年3月28日在北京朝阳和上海浦东正式开业。

  岳毅:“最多的时候20多人,免费无偿的在北京给我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光是提供书面材料一千多页,那我们根据这些材料起草了我们中国银行的私人银行的一些规章制度一些私人银行家的服务手册。”

  在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成功只是双方合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战略合作的重点除了理念的变革和创新以外,还在于引入先进的技术、全新的知识,树立国际一流先进银行的标准,苏格兰皇家银行设计引入的“信用评分卡”模型,就极大提升了中国银行对信用卡信用风险的管理。

  中国银行银行卡中心总经理车军:“实际上它是一套比较先进的理念系统,也是一个控制风险的非常有效的工具,那么它从多个角度多个围度来考查信用卡持卡人和申请人或持卡人他的一个综合的信用情况。”

  车军告诉记者,在中国银行银行卡中心,从副总经理到风险团队的主管,以及财务团队的副主管、营销团队的副主管、业务分析团队的主管都是由苏格兰皇家银行亲自派人担当的,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银行从信用卡的发卡量到消费额以及应收账款方面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达到80%以上,目前,中国银行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同业中唯一拥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直接投资、资产管理、基金管理及租赁等多个业务领域的金融集团。

  2007年末,中国银行资产总额达到59955亿元,比2003年末增长50.64%,市值达到1978亿美元,列全球上市银行第4位。2004年至2007年四年间,中国银行累计上缴利税1664亿元,预计到2008年末,累计上缴利税将超过2003年底国家225亿美元注资,相当于五年时间“再造”了一个中国银行。

  实际上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中,这些海外战略投资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当初入股中资银行,不光展开了财务上的合作,更重要的是给中资银行的公司治理、监督机制、产品开发、服务升级带来了全新的变化,然而,这些曾经站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在金融风暴中突然撤出,又会给中资银行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大银行之间的股权合作,他都是不是说一个长期的一个过程,他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

  赵锡军教授告诉记者,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由于自身财务压力等多种因素,一些境外战略投资者开始减持中资银行股份,但其影响有限,主要会造成股价的波动,而对银行基本面几乎没有影响。

  赵锡军:“因为我们很多的银行他的基本的业务和基本的客户都在国内,而国内的话,从我们的银行市场来看的话,他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9月底,中行、工行、建行、交行四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89%、12.62%、12.1%、13.77%,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37%、2.58%、2.17%、1.75%,税前利润分别为1205.84亿元、803.13亿元、1087.09亿元、296.05亿元。这些数据显示,大型国有银行在内的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实力正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

  郭田勇:“06年、07年包括08年这几年,应该说银行的盈利持续在一个很高的速度在增长,包括我们这几家改革以后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现在每年平均的盈利增长速度都能达到40%到50%的一个增长速度。”

  在2008年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银行业的表现也可谓独树一帜,在国外银行出现大量亏损的情况,我国很多银行还在盈利,截至2008年11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61.1万亿元,是改革开放之初的323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

  “什么双下降?就是说不良贷款的数量在下降,同时不良贷款占总贷款比例他也在下降,所以说如果从财务指标来看,这几年我们这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确是在持续向好。”

  2008年末,在中央的宏观调控之下,全国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卫战,在扩大内需的政策具体实施的2009年,中国的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各级地方政府、各优质的央企、地方政府控股企业将会非常需要银行这一特殊的合作伙伴。

  郭田勇:“银行未来我们讲他信贷投放速度有可能会比较快,我们相信经过这一轮改革这些商业银行,他还是能够在增长信心的投入与支持经济增长和加强风险控制,防止不良贷款出现大幅反弹,能够在这两件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赵锡军:“从长期来看,应该说随着我们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的成功,银行的机会可能会更多一些。”

  半小时观察:换个思维看“减持”

  实际上,对于外资减持中资银行,投资者没有必要过于惊慌和紧张。在资本市场上,股份增持或减持司空见惯。从我们的调查看,外资减持抛售完全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市场上,有买就有卖,有卖也有买,到底如何选择,完全基于境外投资者对形势、价值和自身处境的判断。这也让我们想起了去年巴菲特减持中石油的时候,很多人还替他扼腕叹息,在牛市大潮中股神少赚了不少。但中石油随后的暴跌再次证明了巴菲特的过人之处。

  外资也是投资者,他们有权利决定他们的行为,这些境外战略投资者走得突然,更多来自金融危机的冲击,后院起火之后,它们需要大量现金自救,所以即使现在股价虽然还处于低位,能套现的资产额大幅缩水,但他们还是不得不做出这种举动,何况与当初的投入相比,现在抛售利润依然可观。

  比起这些战略投资者的离场,我们更需要关心它们所带来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还能不能继续推动中资银行的改革进程。如果中国的银行业能继续提升自身的资产质量和服务水准,能抓住金融危机这个实力相对提升的机会,外资回归的那一天并不遥远。

  (主编:周人杰 记者:李想 摄像:樊金峰、李培) 

【编辑:魏恒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