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中国降低储蓄率的意图明确(讲话全文)(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周小川:中国降低储蓄率的意图明确(讲话全文)(2)
2009年02月10日 18: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关于储蓄率问题的若干观察与分析

  周小川

  尊敬的洁蒂行长,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感谢马来西亚央行同事们的盛情邀请和周到安排。

  当前的金融危机正在不断蔓延,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同时,人们也不禁会联想到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的危机给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亚各国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此过程中,马来西亚通过一系列宏观政策措施,维护了林吉特币值的稳定,有效保持了市场信心,使经济尽快走向复苏。十年来,马来西亚央行运用灵活的货币和汇率政策,逐步解除临时性外汇管制,促进了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

  今年是马来西亚央行成立五十周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同为亚洲国家,存在着很多共同点:首先,两国都是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和国际清算银行顾问委员会(ACC)的成员,拥有很多共同工作的宝贵经验;二是两国同属新兴市场国家,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两国政府和民众还共同经历了1997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都渡过了相当长的困难时期,并逐步从危机中走出来;三是在2005年7月期间,马来西亚和中国都分别进行了重大的本币汇率机制改革,这让双方也有了更多共同经验。

  目前,包括马来西亚和中国在内的不少东亚国家普遍存在着较高的储蓄率,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共同问题值得探讨。

  目前,全球经济又再度面临金融危机的考验。不过,此次不同之处在于,危机是从发达国家蔓延开来的。而关于当前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近来国际上讨论得很热烈,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这其中,东亚地区、产油国较高的储蓄率和美国较低的家庭储蓄率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部分观点认为亚洲和产油国储蓄率过高是全球失衡和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人们也在观察的基础上研究是否有何种政策能明显左右一国的储蓄率。

  目前,尚无充分可信的学术研究成果说明储蓄率的高低与某种特定因素有关。有学者认为高储蓄率与以人均GDP衡量的富裕程度有关,也有一些分析认为与汇率、金融媒介和资本市场发育程度、民族传统、人口结构、社会保障的优劣等有关。

  关于汇率与储蓄率是否相关问题上也存在不同观点。从统计上看,汇率与储蓄率存在一定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不高且统计检验也不够显著,似乎不能仅靠调整汇率来调整储蓄率。2005年7月以来,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此同时,我们也特别提出了需要改变增长方式,逐步扩大内需比例,并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措施,强调通过扩大农村消费、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文化服务业、调整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等一揽子措施进行结构调整。

  考虑以上因素,在进行政策选择时,各国都遇到如何分析决定储蓄率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面对众多观点,须理出头绪,弄清导致高储蓄率的因素及各因素所占的权重,才能找到储蓄率调整的有效的政策工具。

  一、东亚国家和产油国储蓄率高有多重原因

  从东亚国家具体情况看,储蓄率普遍偏高,这有着多种原因:

  一是民族传统因素。东亚国家信奉“孔教”,有崇尚节俭、自律、提倡克制、中庸(低调)、反对奢华等传统。

  二是文化因素。这可能需要我们从大量的教科书和文学作品中找出其中存在的多种文化差异。与东亚国家相似,拉美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富裕程度也不高,但其储蓄率并不高。因为那里的居民消费意愿强,发了工资后,可能很快就消费了,这里面就有文化的因素。

  三是家庭结构。东亚国家家庭结构紧密,社会对家庭依赖程度高,家庭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责任。例如在中国,一般家庭不仅要赡养老人,还要抚育子女,子女上学(含出国留学)、技能培养都由家长承担。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家庭责任没有这么大,上下两代人相互承担责任的意愿并不那么强。

  四是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阶段。从弗兰克⋅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考察,壮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的增加,会使个人储蓄增加以备将来养老、医疗之需,从而导致储蓄率上升。从经济增长阶段考察,经济非同寻常的高速增长,使多数增加的收入都会被存起来,导致储蓄高于正常比例。而中国正好符合这两个条件,储蓄率高也就不难理解了。

  日美两国的对比也可以说明上述因素对储蓄率的作用。日本与美国相似,均属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较高,两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各有不同的缺陷,但日本的储蓄率远高于美国。这其中主要是由于日本的社会文化、家庭观念、人口结构等方面与东亚其他经济体十分相似,导致其也存在较高的储蓄率。

  也有观点认为储蓄率与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与否更为相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导致储蓄率高的原因,这从逻辑上推理是对的,但并没有太多的统计和实证支持。认为社保体系不健全导致高储蓄率有一个假定,即人是理性的,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们会事先通过增加储蓄的方式来预防未来的医疗、养老等需求,但实际上这个假定并不一定成立。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政府多年来一直通过中央公积金制度(CPF)要求雇主强制为员工储蓄,就是假定人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理性的。

  此外,产油国的高储蓄率也有客观成因。产油国禀赋特殊,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石油财富远远超出正常消费的需要,因此必然以储蓄的方式积累下来。从图4的统计数据看,2000年以来产油国的贸易顺差要远高于东亚国家。

  经济学初级教科书是从供需和价格开始的,因此人们容易想到是某一价格在左右储蓄和消费的选择,比如汇率和利率。但情况看来复杂得多,储蓄率高低还与很多因素有关,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过名义汇率的调整可以大幅度改变储蓄率水平。而其中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家庭结构、人口、社会保障体制等因素都不是短期内能够改变的,即便政策有效也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在这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细致的研究。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