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返乡农民工寻出路 南充如何成功化解难题?(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18万返乡农民工寻出路 南充如何成功化解难题?(3)
2009年02月20日 05:20 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字体:↑大 ↓小

  18万大军寻出路

  在大家的帮助下,上乘寺村返乡的农民工,绝大多数现在都找到了出路,但是,这毕竟只是发生在一个村里的故事,对南充市这个四川第一劳务输出大市来说,要想办法安置的农民工可不止这65个人,当地劳动部门统计,全市176万外出农村劳动力当中,截止今年2月初,返乡的就有18万多人,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地级市,怎么一下面对这么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这是2009年带给南充的一大考验。

  作为四川省劳务输出第一大市,南充市有176万人外出务工。从去年九月开始,外出务工人员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成群结队地返乡,这让南充市领导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四川省南充市市长高先海:“作为我来讲肯定是一种压力,第一农民要就业,我们两百万剩余劳动力,本来我们还大量地往外面输,要给他们找就业岗位,回来一部分就增加了压力。”

  据了解,南充市劳务输出已经占农村劳动力的57%,劳务收入连续多年呈现两位数增长,2008年实现劳务收入112.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劳务年收入为1903元。

  高先海:“南充是个人口大市,土地耕地比较少,那么我们的劳务经济,劳务输出就是一个主要的农民增收的方面,现在农民的收入当中占了50%,它应该说是我们南充的一个支柱产业。”

  大批农民工返乡,如果找不到出路,南充市的劳务经济势必遭受一定冲击,因此,南充市立即启动了农民工返乡预警机制,由有关部门及时调查摸底,每周将返乡农民工动态数字上报一次,截止2月12日记者采访时,南充市因为失业从外省返乡的农民工达到了180384人。

  高先海:“我们南充的这10多万人现在待安排的只有两三万了,大量的通过输出去,还有就地就业,自我创业这些方面,都给他们找到了一些就业岗位。”

  从去年9月至今,南充市委市政府接连出台重要政策,针对返乡农民工实施了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创业扶持和权益维护4大行动,全市各区县个部门形成一盘棋,已经为15万多返乡农民工重新找到了出路,那么,剩余的这两三万返乡农民工又该怎么办呢?

  中共四川省南充市市委书记刘宏建:“那我们结合南充我们正在实施的项目推动战略,我们也在加强园区建设,我们也在承接产业转移,所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刘书记说,返乡回来的这些农民工,是南充市的一笔财富,通过农业产业化升级,可以给返乡农民工发展种养殖业创业带来机遇;另外,利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有些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会,可以促进南充市产业结构调整,也给了这些返乡农民工更多的就业机会,不过,就总体而言,刘书记认为,南充劳动力有大量富余,还是必须走劳务经济的路子,把返乡后还找不到出路的经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再送出去,形成城乡良性互动。

  刘宏建:“因为这一帮农民工他们到外出务工过后,他们接受了大工业的熏陶,他们养成了一种也得到了一种培养,实际上今后我相信,随着他们的返乡,找到了新的一种就业的机会,实际上他们还会反过来,促进我们这个新农村建设,能够带动整个农村的发展。”

  半小时观察:角度决定思路

  农民工大量返乡是个并不轻松的话题,尤其对过去大量输出农村劳动力的南充来说,这样的压力前所未有。全市近两百万人出外打工,近二十万人失业返乡,光听听这两个数字,就足以让人震动。不过,南充市却很快拿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迅速缓解了农民工返乡带来的就业压力。即使对目前还没有得到安排的两三万人,当地政府也正在积极地为他们想办法。

  南充市怎么成功化解了这道难上加难的难题?除了准确判断形势,设立预警机制,刚才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返乡回来的这些农民工,是南充市的一笔财富。

  很多地方一提到返乡农民工,就觉得是包袱,是负担。但南充市在这些返乡农民工身上发现了亮点,他们在城市里受到工业文明的熏陶,受过比较正规的训练,回到农村后,对建设新农村是不可多得的生力军。可以说,正是这个角度才决定了他们的思路和对策,才有了目前好的成效。

  可以说,农民工在城市乡村之间是桥梁,是纽带。只有形成政府、企业与农民工的良性互动,我们才能从这个难题中间发现机遇。(主编:马洪涛 记者:刘煜晨 摄像:贡存)

【编辑:邱观史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