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短” 收益预期下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短” 收益预期下降
2009年03月23日 11:12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过去半年,银行新推理财产品期限在6个月内的占比逾七成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像是提前进入了夏天,理财产品则像“女同胞们的裙子”变得越来越短。上月发行的产品,有八成是短期理财产品。

  短期化明显

  上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发布《银行理财产品评价分析2月报》,报告显示,2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316款,其中,短期产品数量飙升,6个月(含)以下的短期产品占比高达80%,而投资期限2年左右的理财产品,占比仅为2.5%。

  农业银行理财师徐亚泰介绍,银行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有利于其尽量规避市场风险;而对投资者来说,短期理财产品占用资金时间短,也有助于满足其资金流动性的要求。

  去年末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已出现“短期化”趋势。根据普益财富统计数据,过去半年,银行新推理财产品,投资期在6个月以内的,占比超过了70%,其中,包括大量7天、16天、19天等超短期产品。2月份各家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量比上月增加30款,上升幅度近55%,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量为79款,较上月有所回升,占比由33.33%上升至37.44%。

  普益财富表示,随着外围经济环境不断恶化,我国经济也将会在一段时期内处于调整阶段,市场波动仍然较大,因此商业银行趋于保守,加大了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以来,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中1个月期以下的超短期产品,占比一直处于高位。但从2月发行的产品来看,此类产品发行期限在1个月期以下的理财产品数为47款,占比为59.5%,1个月至3个月期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继续维持在30%;而3个月期以上的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比则降至10%以下。

  收益预期下降

  去年金融危机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频频出现零负收益,此局面至今年初仍在延续。社科院近日发布报告称,2月份共有23款产品实现零、负收益,产品多为看涨股票、商品类产品,由于去年1季度发售看涨商品、股票类的一年期产品数量最多,预计零负收益产品将在第一季度集中爆发,后期可能将大幅减少。

  收益方面,据统计,尽管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售数量回归高比例的状态,但受降息预期影响,预期收益水平较1月份略有下降,从1月份的2.08%下降至2.01%。

  社科院数据显示,2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316款,平均委托期限为0.39年,平均期望收益率和平均风险值分别为1.88%和1.63%,共有344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平均委托期限和平均名义收益率分别为0.48年和3.45%,2月有23款产品实现零负收益,多为“兄弟款”的看涨股票、商品类产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内人士称,去年投资于海外市场的QDII产品,部分仍有60%左右的账面浮亏,此外,部分产品设计也存在缺陷,由于没有及时止损机制,导致已经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不能赎回。

  据普益财富统计,截至今年3月13日,正在运行的337款QDII理财产品中,实现正收益的仅有11款,其中,亏损超过65%的QDII产品占比高达11%,跌入“二毛”区间的风险仍然较大。“浮亏过半的158款QDII理财产品,主要集中于贝莱德美林世界矿业基金、汇丰中国股票基金、霸菱香港中国基金等股票型基金资产类别,挂钩标的高度集中,是造成QDII大面额深度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普益财富有关研究员表示。(记者骆海涛)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