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中国政策性金融陷发展迷局 需打造规范体系(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贾康:中国政策性金融陷发展迷局 需打造规范体系(2)
2009年03月24日 11:11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无可回避的命题

  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业务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存在,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由来已久,并且越是发达国家,其政策性金融的组织框架体系越是完善,政策性金融与市场化金融之间的边界也越明确,运营模式越多样化,而且在农业、进出口以及住房等领域,政策性金融往往占据主导性地位,对该领域的发展和某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发挥了突出作用。

  目前世界上的头号强国美国、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东方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出现过奇迹的日本,都有着非常清晰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在产业升级、住宅保障等方面,日本的政策性金融体系有更突出的特点和东方色彩。二战之后、上世纪50年代之前的几年,日本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包括以财政投融资为代表的大大小小的各种政策性的、开发性的银行和它称作“公库”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的重点是钢铁业、基础能源等方面。到了上世纪50年代前期,抓住一个有利机遇,其主要支持重点转为造船业,并迅速地使金融机构实际上是在金融概念下形成的政策轨和商业轨的“双轨运行”。这种“双轨运行”下永恒的主题就是怎样以有效的监管来抑制设租、寻租。日本人的经验至少有两条,一条叫作严格的专家集体决策,另外一条叫作严密的多重内外审计。这两点基本经验对中国很有启示意义。

  日本在世界造船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到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日本的支持重点又转向了自动化机械,到现在为止日本的自动化机械数量仍位居世界前列,超过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它的支持重点已经转到了更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住宅方面。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奇迹,和它的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打造规范的体系

  要建立一个支持现代化的政策性金融体系,需要明确一系列的职能定位,即这个体系本身的定位、政府监管部门的定位、不同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之间怎样分工的定位。

  必须在思路上理清怎样使这个体系可持续运行。原则上它必须形成一种风险共担机制,在边际上把每一个主体的风险都降低,在实际上形成一种合力。原来认为过不去的门槛,在这种风险共担的情况下就可以过去,就可以增信,可以扩大和加快我们的发展。它在机理上要避免的是,望文生义地认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体系既然是政府支持的,那么政府就应该不计工本地进入。如果不计工本地进入就没有必要使用这个体系,由财政直接支出就可以了。但财政直接支出毕竟有它的机制缺陷,它无法形成一个更有效的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支持系统,不像政策性金融体系能带来种种效率和管理上的好处。必须考虑在财政直接支持和财政不支持的中间地带,形成一个财政间接支持或者说以财政为后盾引导、调度各方面共同参加的一个运行体系,以追求公共财政应追求的较高绩效。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