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多用美元报价 期盼人民币结算细则早出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广交会多用美元报价 期盼人民币结算细则早出台
2009年04月21日 10:00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由于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尚不明晰,广交会上企业对人民币结算多持观望态度。如何让客商接受人民币?采购商的人民币从哪里来?退税的问题怎么解决……人民币结算尚在紧张的清除障碍阶段。

  广交会召开前夕,业内期盼已久的人民币结算试点开闸。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然而,记者在广交会上采访发现,出口企业对于“人民币结算”的理解大多尚停留在概念层次。由于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尚不明晰,广交会上企业对人民币结算多持观望态度,仍然采取传统的美元报价方式。

  如何让客商接受人民币?采购商的人民币从哪里来?退税的问题怎么解决……尽管人民币结算尚在紧张的清除障碍阶段,但接受采访的出口企业负责人都对一点非常清楚:人民币结算如果成功推行,将极大地减少汇率波动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的贸易风险。

  “我们希望国家尽早出台实施细则,并组织一些推介会来宣讲这种方式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汉王科技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柳军呼吁。

  广交会难见人民币结算踪影

  “如果真能用人民币结算,就太好了,证明我们在国际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对我们企业肯定是好。”红牌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孙军向记者感慨。广交会上接受采访的十几家企业,尽管个个都对人民币结算叫好,但这些企业无一不是采取用美元报价的老方式。为什么企业会“说一套,做又一套”呢?

  其实万和集团国际营销部的刘付锦很想试着吃吃人民币结算这个“螃蟹”。他说:“我们跟客户都会试着说说人民币结算的方案,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客户同意。客户担心中国政策是否稳定。如果政策变化导致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客户将承担很大的风险。”

  刘付锦说:“我们还是用传统的方法来减少汇率风险。”即在下订单时跟客户协商确定一个“合理汇率波动范围”,汇率在此区间波动时仍按约交易,如果超出范围则予以相应调整。“这种方法还是会有汇率损失,如果用人民币结算,我们就不存在风险了”。

  但由此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用人民币结算,等于把汇率风险转嫁给客户。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客商,他们均表示不愿意用人民币结算。带队来参加广交会的马来西亚国际贸易与工业部副部长Hon.DatukJacobDungauSagan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国际贸易中,马来西亚目前仍然全部以美元进行结算。虽然人民币在该国的流通性较强,但仅限于一般交易,而在世界贸易、大宗贸易当中,以人民币结算进行交易则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有不少参展商也表达了对人民币结算的顾虑:“用人民币结算后,我们的出口退税怎么算?只有国家出台了配套细则,我们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

  货币贬值国家更欢迎人民币

  对于人民币结算在实操阶段遇到的阻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分析道:“人民币计价结算在我方并无多少问题,难点在于贸易伙伴的接受程度,而要贸易伙伴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工具,首要的条件是海外人士得愿意持有人民币。”

  梅新育认为这取决于两点:第一,人民币持有者能够用这种货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第二,人民币汇率得保持稳定,“这样才能使那些风险厌恶者信赖人民币”。

  对于第一点,梅新育认为问题已不大。他说:“作为一个出口商品包罗万象的世界第二出口大国,中国有能力满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消费品的需求,但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装备工业还得努力。”

  而在第二点汇率上,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的表现也相当坚挺。与越南、澳洲等国家和地区相比,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

  红牌集团副总孙军经常到越南洽谈生意,对人民币在该国的走强体会深刻。他说:“越南是个外汇管制国家,之前去哪里对人民币管得很严。最近两年海关明显管得松了,我过去谈生意,差旅开销都是带的人民币,很方便。你直接给人民币也行,或者找个免税烟免税酒的档口兑换也行。跟香港差不多。”

  这些亲身经历让孙军对人民币充满信心,他说:“凡是货币贬值的国家都喜欢人民币。对他们来说,持有人民币是保值增值的手段。”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