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软件王文京的财富人生:两次对微软说“NO”(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用友软件王文京的财富人生:两次对微软说“NO”(2)
2009年04月21日 15:35 来源:央视《财富故事会》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王凯:话说王文京扔掉了铁饭碗,踌躇满志要做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家,不过他没有想到,扔掉了国务院的铁饭碗,自己并没有成为想象中的企业老板,而是变成了在当时看来身份低级的个体户。

  王文京:我们88年的时候正式公司注册在海淀区,我们叫服务社,不能叫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那个时候工商部门经常召集我们这些个体工商户开会,我们一大屋子人,什么行业都有,除了卖服装的、卖电子表、电器的,那就是修鞋的、修自行车的,但是我们在一块开会我感觉特别好。

  记者:为什么?

  王文京:就是说,当时我结识一些,比如是像大中电器,当时它是卖音箱的,像科源飞机他开始是做饭馆的,在中关村,做的很好,生意非常红火,后面做飞机去了。我觉得这些人都很有能耐啊,而且大家都很好,就是凭自己的知识、能力劳动去生存去发展,我感觉特别好。

  在当时的中关村,既有联想那样“戴红帽子”的,也有四通那样的集体企业,这样的公司形态使得这些企业能够共享到国有、或者集体单位的资源,顺利度过创办初期时的艰难。而在王文京眼中产权最明晰的个体户其实得不到更多的政策优惠。不过,这个个体户还偏偏被一家国营单位相中了,当年财政部会计司的科级干部许建钢就做了月老想撮合双方。

  许建钢:大概在(用友)公司成立了一两年以后,这时候用友已经显示出比较好的发展前景,有些机构就看到这个,就托我跟王总讲,能不能在他这上面挂靠,他回答我不挂靠了,但是表示对人家感谢。

  此时的中关村已经颇有点风云际会的味道。四通、信通、京海、科海等一大批民营科技公司已经成立,闻名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初步形成,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成立也像是打了一针强心剂,这里的科技企业已经近两百家。而就在这一派热火朝天中,如果说大部分公司都将目光投向电脑硬件,王文京却踏足了另外一片少人问津的领域——财务软件!

  王文京:我们没有选择做硬件,而是选择了当时很艰难的做软件,为什么呢?因为从事财务软件我们就看到中国很多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他们的财会工作,那个时候的方式还很原始,就是手工和算盘,但是我们感觉到他们要变,有这个需求,因为电脑出来了。84年、85年的时候PC开始出现,就是给这个行业的改变带来一个机会,就是可以电脑化,所以我们当时觉得应该产生出专业的公司提供会计软件、财务软件。另外因素,我们也很清楚,到中关村的话,我们是第二拨,倒电脑,买卖电脑已经有大批公司要做了,我们到这边做没有什么优势。

  然而,软件这条路王文京走得并不轻松,当时很多时候软件都是随硬件被免费搭出去,有的人甚至还没有听说过软件这个词。不过很快,王文京对市场的判断就得到了印证。在这本讲述用友二十年商业历程的书里,专门提到了1989年12月9日财政部下发《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这项试行规定允许不同所有制的公司提供商品化的财务软件,这种推进市场化的做法给当时的用友提供了破壳的机会。

  王文京:后面我记得到了89年还是90年,当时我们跟国旅总社,就是国际旅行社总社,他们的财务我们卖了一套软件给他,七千块钱,我们营销副总把七千块钱拿回来的时候大家很高兴,因为七千块对我们来讲就是很大的单子,就跟我们今天拿一个七百万的单子概念是一样的。

  记者:那个时候有没有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王文京:定过,那时候其实我们公司没有几个人,后面到89年的话也就十多个人,那个时候我们定了一个目标就是,我记得就是,那时候做了一个十年规划,十年后要达到三千万。

  记者:就是1999年

  王文京:对,到1999年要达到三千万的规模,那时候一千万的规模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天文数字,要达到三千万是很高的目标。

  在那间只有9平米的小房间里,王文京不仅定了这个当时看起来似乎是遥不可及的数字目标,甚至他还为用友定了一个叫得更响更大的使命目标——发展民族软件产业,推进中国管理现代化。那个1999年达到三千万销售额的数字目标实际上到了1995年就提前实现了,到1997年时用友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1亿元,2007年用友的年销售额更是超过了13亿,当年那个使命目标王文京也一步一步地实现了。

  王凯:如今回顾这段发展历程,王文京的一位员工告诉我们,他们公司的档案室里保存着一份珍贵的文件,用他们内部人的话说,如果没有这份文件,或许就没有用友软件的今天,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文件?又怎么能决定一个公司的发展命运呢?

  王凯:上节我们说到一份对王文京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文件,这就要回顾到1996年,当时王文京的用友软件形势一片大好,但他却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公司转型。而这个重大的决定,仅仅是因为一句偶然听到的话。

  王文京:那一年夏天走到东莞,东莞我们当地合作伙伴的老总跟我讲,他说现在在东莞我们的财务软件已经越来越不好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当时确实很震惊。因为东莞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走的比较前的。

  记者:比较前沿的

  王文京:对。很多当地的公司它的选择,它的趋向代表了未来其它很多地区的选择和趋向。所以当时一听我确实感觉这个问题很大。

  此时,距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有3年时间,但是欧美的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将生产制造环节向珠江三角洲转移,同时来自于台湾、香港的外资企业也不断向这里迁移。尤其在东莞、深圳这样的城市,生产制造行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而这次东莞之行,这里市场发生的悄然变化,都令王文京似乎感觉到了一次来自于地壳深处的震动。尽管此时用友在市场份额上依然遥遥领先,但他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断。

  郑雨林:我们公司的成长性也非常好,社会舆论都非常好。就在财务软件市场还在成长的时期,王总就有这样一个论断,就说独立的财务软件公司未来将不复存在。

  王文京:那次之后就安排公司相关人员做了专项调研,在这个调研基础上当时我们就做一个决定,从财务软件向ERP、新企业管理软件转型。

  也许任何一种变革都势必要承受各种压力,不过王文京没有想到,这种压力会持续十年。用友自主研发的一款企业管理软件,历时三年,耗资上亿,其间还经历了几次员工的集体跳槽,上市后却持续七年亏损。当周围的人多次建议放弃这款产品时,王文京却始终没有动摇。而正是这次转型,使得用友从全国财务软件市场的老大,又一跃成为了中国管理软件行业的领跑者。

  记者:你是不是这次转变之后甩掉了很多平时的竞争对手?

  王文京:你说的这个情况大致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就发生了,那么一批只有财务软件、没有别的管理软件公司最后成活不下去了,有的是倒闭了,有的是转行了,有的被我们收购了。我们是02年,成为中国ERP管理软件市场的第一。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