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效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政策效应
2009年04月22日 08:5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三、政策效应

  1.总体形势观察

  今年第1季度,GDP增长6.1%,工业增加值增长5.1%,CPI下降0.6%,城镇新增就业减少21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较大,但与上个季度相比,降幅明显收窄,月度数据也显示了同样的情况。表明经济运行有可能出现探底回稳迹象。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因素来看,投资和消费的增长较快,分别高于上年同期4.2和3.6个百分点。对增长的贡献度,投资达4.3个百分点,是消费的两倍多,而净出口是负增长。这也许是刺激政策效应的初步显现。

  与经济高增长时期相反,在增长下滑的情况下,第二产业的增长(5.3%)慢于第三产业(7.4%),延续了去年第4季度的趋势,经济结构似有改善。此乃形势使然,并非主动调整的结果,这也说明,在现行增长方式下,第三产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要强于第二产业。

  应当指出的是,内需上升,结构改善,降幅收窄,经济企稳的基础并不巩固,即使探底回稳,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货币和贷款的大量投放导致的超调反弹有关,下行的风险依然不小,结构调整的阻力仍然很大,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未减,内部的制约因素有增,通货紧缩的风险未消,警惕又埋下了通货膨胀的祸根。对此切莫过分乐观。

  2.贷款放量增长与货币政策操作

  在第1季度的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现象是货币和贷款的高增长,M2的增长超过了25.5%,与以前通货膨胀高涨年份不相上下,新增贷款达到4.58万亿元,与今年全年5万亿元的增长目标相差无几。如果按此速度增长,全年将会突破8万亿元。对此有多种解释,很多值得进一步讨论。

  有人认为,贷款投放一直存在年初快、年末慢的规律性,加之去年紧缩过度,因而,目前的增长尚属正常。从历史情况看,的确是年初投放较多,年末投放较少,但一季度比上年同期多增3倍,历史罕见。特殊情况要有特殊政策,但特殊情况也往往走向极端,去年紧缩过度是不争的事实,今年大幅扩张的风险是否有所考虑,政策操作以适度为宜,过犹不及,就不是平抑而是加大经济波动。应当看到,货币和贷款的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难以继续如此增长。

  货币和贷款的高速增长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贷款的流向更值得关注。资料显示,在非金融公司和其他部门的贷款中,票据融资占比很大,1、2、3月分别达到38.5%、45.5%和22.6%,其增速明显高于一季度贷款的增长。在现行体制条件下,这会加剧贷款结构失衡,加大金融风险。一是贷款更多地流向了大型企业,二是很大一部分资金停留在银行间市场或者流向股票市场,而不是流向实体经济,三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原因在于,出于商业银行规避风险和企业套利的动机,国有银行体制和商业银行的行为本身就偏向于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而能够实施和取得票据融资的又往往是大企业,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加突出。这不仅是由于大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与银行的长期合作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而且是由于大型企业可以采取票据融资实施多种套利方式,目前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集团公司利用银行授信获得承兑,子公司将票据贴现获得贷款,再将贷款还给银行,以套取存贷款利率与贴现利率之间的利差。特别是在存贷款利率央行管制的同时,银行间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实现了市场化,再加上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的流动性很大一部分停留在银行间市场,使其利率走低,大幅降低了票据融资的成本,这就会促使大型企业从事高风险的投资,并将风险转移给银行。反过来使得更多的贷款流向大型企业。

  在贷款大增而经济增长下行和通货紧缩的压力下,未来的政策操作出现了两难。有人认为,由于CPI下降,实际利率增大,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下调空间,二季度可降息一次;有人主张,按照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未来若高增长无法持续,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将成为主要手段。我们认为,目前的情况不宜急急忙忙草率操作。除了贷款投放已经很大,市场流动性并不短缺以外,一是利率过低,资金过于廉价并无好处,不仅会使货币政策失效,而且会造成资金大量浪费,因而在现行利率水平下,进一步降息的操作需要慎重。二是政策效应的显现有一定的时滞,我国货币政策的滞后期大约在10个月左右,如果说去年货币紧缩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二者叠加在一起,加剧了增长下挫和经济波动的程度,那么,现在的政策操作就要充分考虑其对一年以后的经济运行会产生什么影响。三是与其在贷款数量上做文章,不如在改善贷款结构和提升贷款质量上下工夫,关键是要找到新的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四是在通货紧缩压力下,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否则必然会发生扭曲现象,鉴于一季度银行业利润大增和市场套利活动的活跃,优化利率结构,缩小套利空间是一个重要选择,其中包括存贷款利率、存贷款利率与贴现利率、银行贷款利率与地方债券利率等。

  3.探寻促进就业的可能途径

  就业问题的严重性尽人皆知,媒体也大声疾呼,各种各样的招聘会、职介会、培训活动令人应接不暇。事情的热闹也反映出其效果不佳。这就需要反问一下,为什么?有没有可供选择的途径和办法?这里,我们想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子之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问题

  人们都把目光紧缩盯着货币政策,而对金融业的结构很少关注,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在加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和生存还未解决。鉴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去年五月,银监会出台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条例,到目前为止,小额贷款公司试点107家。据笔者了解,有人专门在做这样的事情,而且生意相当红火,以12%的利率融入资金,以36%的利率贷出,还供不应求。须知,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小企业就有33万多家,第三产业中中小企业的比例更大,可见市场之广,需求之大。建议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借以把国内金融放开,取消那些只贷不存的不合理规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可以解决一大批人就业问题。试想想,如果一个公司有10-20个人就业,那么就为几万、几十万大学生找到了工作。

  例子之二,中小学合校问题

  十多年前是一个人口生育低潮,目前很多地方中小学的人数减少,于是在推进教育改革和提高学校设施利用效率的名义下,很多地方搞起了合校并班。合校的效果如何暂且不论,仅仅讲一下班级规模的问题。我们现在中小学的编班通常是40-50人一个班,多的达到60、70人,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在升学的压力下,就为各种各样的校外辅导班和辅导老师造就了很大的市场和需求。建议把班级变小,20个人一班,把现有的一个班变成两个班或者三个班,变工厂化生产为个性化教育。同时取消那些所谓名校,缩小校际之间的人为差异,同时普遍增加中小学老师的工资福利,再加上严格的管理,也就削弱了中小学老师到校外找食吃的激励,而专注于学校教育。这样做的一个额外效果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可以顺利就业。

  例子之三,保姆、幼儿园和婴童产业的发展问题

  据前不久的电视报道,在北京为了让孩子上幼儿园,家长在某幼儿园门外排队报名等了一个星期,有的甚至搭起了帐篷。这说明幼儿园的供给不足。政府应给予同样的支持和帮助?如果多办一些,班级小一些,公办民办的差异不大,既可以扩大就业,也可以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减少幼儿教育中发生的种种意外事故和问题。

  保姆的培训和选聘也是一大问题。保姆市场是一个不小的市场,而且价格看涨,平均月薪在1500元左右,高的多达1800元甚至2000元,包吃包住,月嫂的月薪更高,平均3000元左右,尤其经过一定培训的保姆,说明需求大于供给。北京一些社区与外省联系,一方负责输出,一方负责介绍和管理,双方合作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满足了城市家庭的保姆需求,一举多得。此外,保姆培训也是一个重要产业。

  日前,笔者在杭州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国际妇幼婴童产业博览会”高峰论坛,杭州要打造婴童产业之都,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特别是婴童服务业不仅是一个高度劳动密集行业,而且是一个永久不衰的朝阳产业和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市场,可以解决大批人的就业问题。

  从以上的举例可以看出,解决就业的途径和办法很多。现有大学生当村官、下基层的办法可以缓解一些问题,但如果瞄准和激励的是跻身公务员的仕途,则狭窄而扭曲。农民工回乡创业也可实施,但与城市化的进程相悖。关键还在于打破垄断,放松管制。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