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中国城市流行“新节俭主义”(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金融危机下中国城市流行“新节俭主义”(2)
2009年04月23日 18:00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了解,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一家记账网站,财客在线2007年拥有用户5万人左右,到了2008年一下子猛增至20多万,这些人主要是25岁到35岁的都市白领。

  受到“账客”的启发,长春的滕志峰也尝试开始“新的生活”:午餐后放弃了逛商场的习惯而选择午睡,晚饭后把以前的各种娱乐活动改成在社区健身房里跑步。一个月下来,生活开支少了,长期面对电脑产生的黑眼圈没了,而且肥胖的身体还减了5斤。

  “我以前是个‘月光族’,一到月底就感到手头紧。”滕志峰说,“‘新生活’不但让我学会了理财,还教给我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这是之前没有想到的。”

  除了精打细算、网络记账外,“新节俭主义”提倡的省钱之道还包括网购、DIY(自己动手制作)、使用优惠券、实物互换等。在上海市民张靓看来,上述种种不仅是认真理财、理性消费的手段,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时尚。

  “现在‘抠门’是一个时髦词,乱花钱会受到大家的‘鄙视’。”张靓说,“奥运会后,在我老公的带领下,一圈朋友喜欢上了打羽毛球,既花钱不多还能锻炼身体。相比之下,去KTV唱歌喝酒已经很‘老土’了。”

  河南省社科院法学社会学所副所长牛苏林认为,“新节俭主义”代表的是一种返璞归真、更加明朗而积极的生活方式,它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过往生活方式的反思,也使得城市年轻一族的生活迎来了节俭和理财并重的新切入点。“既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随着影响日渐扩大,还有人士提出,“新节俭主义”不但适用于个人生活,也适用于机关消费,并呼吁要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树立这种科学的消费观。人民日报旗下网站转载的一篇评论强调,“‘新节俭主义’只是提醒人们把钱用在应该用的地方,与时下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并不矛盾”。

  但也有人担心,“新节俭主义”只是人们应对金融危机的临时和投机策略,一旦危机好转,奢靡之风可能会卷土重来。

  著名文化评论人士朱大可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物质繁荣时代的节俭,因有过奢侈经验而成为一种自我比照和压抑的历程,它是痛苦和扭曲的,所以很难深入民众内心,演绎为全民的道德律令、一种大家竞相炫耀的美德。”(记者张兴军 林建杨)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