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方雄:CPI或将继续下调 通缩最严重时刻已远离(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龚方雄:CPI或将继续下调 通缩最严重时刻已远离(2)
2009年05月12日 10:06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物价预期:近期继续回落,未来上涨压力大

  对于物价未来走势,唐建伟表示,近期食品和非食品价格仍处下降通道,上半年物价负增长将延续。首先,由于猪肉价格在我国CPI中占有较大权重,近期猪肉价格下降主导的食品价格回落仍将持续。其次,由于实体经济需求的恢复仍需要时间,短期内非食品价格仍将处于负增长阶段。

  不过,随着CPI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下半年国内需求的逐步回升,物价降幅将趋缓。同时,由于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仍有上调的空间。另外,国内投资增长也可能推动部分生产资料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在这些新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下半年国内物价可能重回正增长,全年物价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唐建伟还提醒道,按照经济运行规律,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对物价的推动作用有一年左右的时滞,因此明年通货膨胀重新抬头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其次,近期猪肉的持续下跌已经出现“猪贱伤农”,而猪肉供应量的减少将导致我国物价的“猪周期”再次出现(2006年上半年全国猪肉均价跌至每公斤10元,猪贱伤农让不少养殖户挥泪大量宰杀母猪,而到2007年上半年,由于供应减少,猪肉价格开始疯涨,并推动国内CPI的持续上升,这就是中国经济中的“猪周期”)。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彭程预期PPI将在未来几个月里稳定下来,因为政策刺激导致的需求将限制通缩的下滑。不久前公布的4月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显示出工业投入价格的上涨趋势。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表示,虽然接下来的几个月内CPI还会继续下调,但通缩的最严重时刻已经远离市场。投资者已预计通胀时代很快又会回来。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博士指出,CPI通缩是暂时性的。“经济刺激计划和贷款的强劲增长应该会逐渐推高生产者价格并对CPI造成上行压力。”

  政策预期:放松性货币政策仍将继续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彭程分析称,目前的通缩给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然而,鉴于流动性的激增,进一步的宽松是有限的。花旗认为,14%~15%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太高,可能会下调。

  唐建伟也表示,在经济数据没有根本好转之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应该保持。考虑到加息是应对物价上涨的主要工具,所以在近期流动性比较充裕的背景下,央行不宜再将利率水平调得太低,以免将来通胀预期再起之时加息步伐恐难及时跟上。唐建伟还建议,当前要稳定国内猪肉等食品价格,急需建立和完善敏锐的调控和防控机制。

  是否降息有争议

  美林银行预计今年不会有超过54个基点的降幅,因为在信贷快速增长及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中国的通缩压力很小。

  不过,摩根斯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预计今年第二季度还会有27个基点的降息。而货币政策还会保持放松状态,直至经济出现确切的恢复。但快速增长的贷款及股市的复苏令立即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紧迫性减弱。

  龚方雄也认为利率仍有下降的空间,因为降息能降低储蓄率并刺激消费。而存款准备金率会在下半年新增贷款冷却时进一步下调。

  基金观点:数据对股市的影响属中性

  基金公司普遍认为翘尾因素是导致4月CPI和PPI同比降幅较大的主要原因,因此,通缩正在缓解,未来通胀可能性正在加大。

  交银施罗德固定收益部总经理项廷锋指出,去年4月物价基数较高,导致4月翘尾因素的负面影响较3月增加了10个基点;其次,由于去年同期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加上今年突然暴发的甲型流感,4月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下跌28.6%。而5月份这两个因素延续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基金公司看法不一。项廷锋表示,由于央行开始警惕可能存在的通胀隐患,以及宏观经济回暖因素明显增多,央行还需要进一步地观察,不会出台实质性政策,比如降息。汇丰晋信也认为,近期不会出台降息措施。

  而富国基金表示,由于经济是否能持续反弹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年内货币政策仍可能保持宽松态势,未来并不能排除降息的可能。

  就股市来说,汇丰晋信指出,这次数据对股市的影响是中性的,通缩缓解的趋势将有助于政策导向受益板块、周期复苏受益板块以及通胀受益板块的表现。信诚基金研究副总监胡喆认为,如果通胀预期走强,未来消费类主题或存在投资机会。(吴倩)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