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银行理财产品受诟病 客户呼吁银行规范营销

2008年04月07日 13:15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最近不少家庭在为理财发愁:一方面是高企不下的CPI数据,一方面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却频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不规范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

    银行产品“四大”不规范

  如果理财产品收益不错,上述问题投资者也许不会深度责难,然而收益的日渐惨淡终于给投资者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其中,理财产品宣传材料不规范、预期收益变成了最高收益、产品结构设计不合理、少数银行为挽留客户采取变相补偿被认为是收益差的“四宗罪”。

  “看理财产品的宣传材料一定要看小字。”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举例称,有的宣传材料用大字印着“收益18%”,同时用小字印着“3年”,此时投资者不要误以为年收益率是18%。

  银行的免责说明也往往用小字印在宣传材料上。业内律师指出,这种免责说明通常是“本宣传材料不构成合同附件”。它意味着即使银行产品的实际运作与宣传材料不符,投资者也不能凭宣传材料去告银行。而这些宣传材料往往写得天花乱坠,很有诱惑力。银行的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通常使用“预期收益”的说法。投资者通常认为“预期收益”指的是平均收益,但根据理财产品的计算方式可知,预期收益往往指的是最高收益。

  业内人士坦承,某些产品出现亏损,既有市场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的问题。如某银行的一只结构性理财产品与四只金融股挂钩,同涨同跌即可获取高收益。设计者没有考虑到,挂钩对象之一的招行作为零售银行盈利能力更强一些,中银国际是在香港上市的银行,受到国际市场影响更大一些,按照设计者简单地将金融股进行归类的方法设计产品,这显然不尽科学。

  而银行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并不是最可怕的,少数银行的支行为了挽留客户,采取变相补偿,这才是最危险的:这会误导百姓认为投资有人兜底,有人救市。如果这样的观念形成,银行理财市场将面临很大的体系风险。

  三类产品跌幅最惨

  在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最近跌幅最大的当属QDII类。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香港股市的走低、A股的自身调整、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港股直通车迟迟未见推出等,这些因素都使各大银行的“港基直通车”并未实现抢先“港股直通车”的预期回报,反而成为亏损最大的产品,甚至出现被迫退出市场的个案。

  跌幅位居其次的是挂钩A股指数基金的增强型理财产品,今年以来上证综指跌幅已超过30%,这些大类的产品往往不设保本,因而客户难逃厄运。

  另外,一些设计较为激进的银行理财产品也进入了大亏的行列。这些理财产品在持续调整的暴跌中没有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一直采用持股集中度较高的策略,因而未能及时规避市场下跌和行业热点变换的风险,在此次下调中受伤很深。(记者:崔烨)

编辑:蓝玉贵】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