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活力增强 银行股长线投资有优势(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资本活力增强 银行股长线投资有优势(2)
2009年05月14日 16:03 来源:证券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结构性变化凸显资本活跃度

  在央行公布的4月份货币信贷数据中,新增贷款规模与此前的市场传闻没有太大差异,自然回落至5918亿的水平,与往年4月相比仍然处于增长较快的状态。同时,M1的增速继续上升,与M2之间的剪刀差也缩小。相比与信贷总量的变化,最新推出的莫尼塔银行业报告指出,市场更加关注本月出现的一些结构性特点:第一,居民新增储蓄存款大幅回落;第二,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上行;第三,新增企业短期贷款有所回落。

  莫尼塔投资的分析师指出,新增储蓄大幅回落显示资本活跃程度增强。首先,居民储蓄存款增量减少是4月新增贷款的重要结构优化。剔除一月份春节因素的干扰后,自去年10月以来六个月中储蓄存款的平均增量超过4500亿元。而4月份新增的储蓄存款金额仅有1117亿元,环比增长0.5%,基本回到了近几年的正常水平。股市可能是储蓄流出的一个重要方向。央行尚未公布4月金融机构保证金的最新读数,但从近几个月保证金的变化来看,整体上比较稳定,单一股市因素可能很难解释居民储蓄的下降。由于储蓄存款中包含了相当规模的民间资本,新增储蓄存款规模的降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淀在居民储蓄中资金规模下降的情况,资本活跃程度有所增强。

  另外,在4月份贷款数据中,非金融企业的短期贷款减少了786亿元,引起对企业资金需求的担忧。关於这点莫尼塔投资认为,短期贷款回落仍属正常,其背后可能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前期信贷投放较快影响4月新增贷款数据。3月季度末为冲指标而进行的贷款密集投放,包含了一定规模的虚增成分,抑制了4 月贷款的扩张,这对短期贷款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第二,票据融资对短期贷款的替代。当前票据利率不足2%,显著低于短期贷款的水平,资金成本上的优势使得企业相对偏好票据融资,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短期贷款的作用。如果把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合在一起,可以看到两者之和4月份的增速环比仅仅出现了轻微回落。第三,从净效果来看,企业资金状况在持续改善。近几个月企业活期存款增速回升趋势,3月末增速已经回升到18.2%的水平,已经与08年年初相近。尽管央行尚未公布4月份企业活期存款的变化,但如果以M1与M0增量之差按比例进行推算,4月企业活期存款增速仍然有轻微上升。同时,企业整体的存款增速继续大幅回升,目前已经接近去年4、5月份的水平,贷款密集投放后在企业端已经产生一定的积极体现。

  更需关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变化

  一季度,净利息收入大幅下滑成为拖累银行股一季业绩的因素。09年一季度14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108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8%,基本符合预期。其中,工商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七家银行实现利润同比正增长。由于息差的收窄,商业银行普遍有着较大的放贷冲动,贷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由于息差的大幅收窄,多数上市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仍然比去年有所下降,利息收入为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对业绩影响较大。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14家上市银行中,华夏银行和南京银行未披露一季度末资产质量状况,其余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有所下降,主要与贷款的大幅增长有关。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额较年初有所下降,多数股份制银行的不良额有所上升。多数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继续提升,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民族证券研究员认为,随着项目后续贷款的跟进,贷款结构正逐步优化。一季度息差收窄幅度较大,银行的息差压力已基本释放。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夯实了盈利基础。同时宏观经济回暖信号日渐增强,有利于银行经营的改善和和资产质量压力的减轻,银行业绩将逐步提升。

  海通证券则提出,更需关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变化。预计未来新增贷款规模仍将平稳回落,票据比重仍有望下降,但空间有限。前4个月新增贷款达到了5.17万亿,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预计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在8万亿左右,同比增速约为28%上下,未来8个月新增贷款规模将会平稳回落。

  银行出于自身盈利考虑倾向压缩票据占比,但宽松信贷环境中企业使用票据替代短期贷款的动机依然较强,他们们预计新增票据占比继续大幅下降的空间不大,2009年末票据存量比重有可能达到15%。

  二季度后息差逐渐企稳,更需关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变化。连续两个月票据比重的如期回落,支持了关于息差逐渐企稳的判断。但由于票据比重继续大幅下降的空间也不大,银行的贷款收益率则更依赖中长期贷款的增长,也即是更倚重企业融资需求的恢复。(本报记者 白 岭)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