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铁1号线6月开工 本月底前有望定保障方案(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郑州地铁1号线6月开工 本月底前有望定保障方案(2)
2009年05月22日 09:42 来源:大河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交通保障

  本月底前有望敲定交通保障方案

  地铁开建,地面交通咋组织?怎样保证在施工的同时又不影响车辆通行?

  为了做好交通保障工作,郑州轨道公司积极与郑州市交警支队沟通,已完成了交通疏导初步方案,并于5月11日~16日,会同交警支队、公交公司、规划局等部门组成考察组,赴上海、南京、杭州和深圳等地考察,学习外地轨道交通建设经验。

  为了保证方案的科学性,轨道公司还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对1号线施工期进行区域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了交通保障措施和实施方案,计划于5月25日之前基本完成交通保障措施和实施方案的制定,5月底前完成方案评审,上报郑州市政府批准。

  车辆将采取远距离分流

  交警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地铁施工期间,交警部门准备对需要封闭施工的部分或全部道路的交叉口,总体把握远距离分流的原则调控。

  如果场地允许,可放行部分车辆;如果条件受限,而且交通流量较大,则提前采取远距离分流措施,减轻施工路口的交通压力。

  此外,对因施工而封闭的部分车道,交通流向明显的部分施工路段采取单向交通行驶的形式;对存在辅路的主要道路,采取打通、改造辅路的措施;对于通行条件特别差的路段,采取信号灯控制,禁止左转或右转、限时、限车型、限牌照等措施。

  同时,地铁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将在工艺要求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分段倒边和盖挖法等工艺施工,以尽可能地减少占用道路资源。

  交通信息将提前发布

  在地铁施工期间,交警部门还将在进入施工路段前设置标志牌,并通过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提示车辆绕行。同时,还将施画路面文字标记引导,使车辆在进入交织区之前完成分流。

  此外,交警部门还将通过电台等方式发布道路绕行、限行等信息,让大家提前知道前面路况,提前绕行。

  - 施工保障

  施工尽量不扰民

  昨天,郑州市市长赵建才对地铁施工提出了要求,地铁施工,要精心设计,精心谋划,精心施工。“轨道交通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为民不误民,利民不扰民。”

  最后,赵建才说,一定要注意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尽量减少扰民现象,维持市民正常的生活秩序。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程序,招投标和监理等各环节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严肃队伍、严明纪律;审计、监察要提前介入,要把安全生产和质量问题放在首位,征地拆迁和安置工作要做到公开透明,充分做好群众工作,兼顾好群众利益。此外,要对关键节点多做论证工作,尽量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建立现场办公会等协调机制,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 建设用地

  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

  建设用地获国土部批复

  昨天,关于郑州地铁还有一条消息,就是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用地也获得了国土资源部的批复。

  昨天,郑州市规划局提供了批复文件。国土资源部在批复中说:“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对改善当地交通运输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项目符合《郑州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和供地政策,原则同意通过用地预审。”

  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项目拟用地总面积51.72公顷,其中农用地35.04公顷。

  国土部在批复中建议,在初步设计阶段,应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和集约用地。项目设计方案优化应尽量避让基本农田,确需占用的,在建设用地报批阶段,必须落实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此外,该项目占用农用地的,还要补充与所占用地数量和质量相同的耕地。占用基本农田的,要按照当地最高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

  站点设置

  沿途共设20个站点

  此前,围绕郑州地铁1号线的起止点和站点设置,一直有不同版本。

  现在,根据最新的版本,站点基本确定。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共设20个站,平均站间距约1.3公里,基本走向为:

  西起凯旋路站,沿郑上路—建设西路—嵩山路——中原东路—火车站—正兴街—二七广场—人民路—紫荆山—金水路—会展中心—金水东路—东风东路—新郑州站—明理路,最后到规划中的体育中心止。

  按照规划,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20个站点中,有6个是换乘站。

  在起点凯旋路站以西、郑上路以北设停车场,在终点处京珠高速以东、郑开大道以北设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在郑州市交通枢纽附近设全网控制中心。另外,一期工程还将新建郑州市体育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两座主变电站。 商报记者 王海科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