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信用”是谁的疏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不讲信用”是谁的疏忽?
2009年05月25日 11:36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们发现,除了极少数人恶意拖欠贷款之外,许多人都因为‘不小心,不重视’导致自己的信用记录中出现了逾期还款的不良记录,比如某人忽视了和银行约定的还款日期是每个月的20号,可是他却以为只要月底还上就可以了,从而造成了十几次的逾期。”张若鹏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信用卡也成为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的重要来源。哈尔滨的傅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购买房产时无意发现自己已被纳入银行信用系统的“黑名单”导致无法正常贷款,而把她带进“黑名单”的竟然是一张因长期未用而欠缴“年费”的信用卡。

  “我银行的同学多,他们为了完成信用卡发放任务,分别给我办了好几张信用卡。”傅女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以为不激活就没有问题,可没想到,有的银行无论卡激活与否,年费都照收不误。由于卡一直闲置,每年扣卡费就被银行扣成了负数,让我成了不良信用客户。”傅女士为此花了很多时间来销卡,但她不知道,她的不良记录什么时候会被消去。

  王女士也对自己的信用记录污点耿耿于怀。“建行从来没有通知过我逾期,”王女士说,“为此我还自责,是不是因为我到北京后换了电话号码?可是在我去人民银行查询自己的信用记录以后却发现,在哈尔滨的时候也有逾期,但是没有接到过一次通知。”

  “银行不能‘人为’地制造不良客户。”周逢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客户是否恶意失信常常存在争议,要使这种不守信用的认定准确无误,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和程序。其中银行没有做到事前事后的告知服务,不能不说是银行服务的缺失。”

  提醒服务可减“不良客户”

  有业内人士认为,商业银行将顾客逾期还贷的违约行为提交给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于向社会公众公布了客户的不良信用状况,并带来两个不利结果:表明他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增加了他在任何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

  “任何人都必须对信用记录中的污点负全部的责任和承担全部的后果,但是银行完全可以避免自己的客户成为不良客户。”周逢民说,“银行除了要加大征信宣传力度以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系统升级帮助客户减少不良记录发生的机率。比如按照银行对公信贷管理办法的规定,在贷款到期之前,银行工作人员需要提前通知客户即将到期贷款的本息和到期日,并明确声明:如果在到期日,客户无法偿还本息,银行将收取逾期利息。这样,客户就可以提前安排资金,保证到期还款。”周逢民说,银行同样可以为个人客户提供该项提醒服务。如果银行能够在借款到期前一周和到期前一天通过短信的形式通知客户贷款即将到期的信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将能及时安排资金到签约的还款账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工作繁忙和疏忽造成的非恶意的贷款逾期。

  “我本人就是银行的黄金客户,可是我在出差时仍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发生几天的还款逾期,但是我也没有接到过银行的通知。”周逢民说,“我对银行的工作人员说,我这样的黄金客户都会被计入不良记录,可见其他人的信用记录更被漠视。”

  如果银行能够增强提醒服务,周逢民相信,个人信贷客户的不良记录将会有非常大的下降,“而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也将会有很大提高。”

  “另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银行卡的收费也存在问题,比如因为历史原因很多人手里都有闲置不用的信用卡和银联卡,但是收缴年费时却一直在收,甚至收成负数。我们建议银行收到卡里没有钱为止,不能再因此造成不良记录了。”周逢民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 ★赵远/哈尔滨报道)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