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官员: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维持8%左右(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世行官员: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维持8%左右(2)
2009年07月07日 08:3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经济已触底 全球迎来低增长时代

  上海证券报:很多人都对发展中经济体引领全球走出危机抱有很高的期待,您觉得这样的想法现实吗?为什么?

  蒂莫:的确是这样,特别是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非常有希望成为全球最先复苏的经济体。这里面有多重原因:一是因为这些经济体的较好增长潜力,中国和亚洲地区的不少经济体仍然具备恢复到之前较快增长的潜力;二是宏观经济政策,这些国家迄今为止采取的宏观政策都较为稳健;三是这些国家的银行业不像西方那样脆弱,受到的冲击也小很多。

  当然,从技术上说,另一个也可能在首批复苏的国家就是美国自身。这其中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经济刺激,但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美国是最早进入衰退的国家,所以也可能是最早结束衰退。

  至于那些落后于全球复苏的经济体,则可能包括欧洲,因为他们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比如中东欧的危机。

  上海证券报:具体到中国,世行是否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触底?复苏会在何时开始?

  蒂莫:是的,我们的确看到了很多强劲的迹象,比如中国的金融市场就表现得格外抢眼,以至于恐怕你们也要略加谨慎。股市持续大涨,有一种原因可能是市场对中国经济将领先全球复苏的预期所致,但也有可能是部分受到了大量的流动性推动,因为一些信贷资金可能并未完全进入实体经济。

  但我的确相信,中国经济已经见底,很有希望成为全球最先复苏的经济体。从中期而言,政府不仅要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还要努力加快经济增长的再平衡。

  上海证券报: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全球需求依然疲软的背景下,中国能否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蒂莫:我想说两点。首先,我并不认为,中国过去很多年中出口的快速增长是源于外部经济和需求的增长,相反,这更多的是源于中国生产力的提高。举个例子,过去十年间,美国的进口年均增长只有3%到4%,而中国的出口增长却要高得多,达到20%甚至30%。这就说明,中国出口快速增长并非是因为外部需求增长了,而是源于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使得其更加容易打入外部市场。

  第二,尽管如此,中国的增长不能光靠出口和外部市场,而是要更多开发国内需求。这场危机加快了中国从过多依赖外需转向内需的转型,而在我看来,这种转型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中国自身。如果你们继续朝正确的方向迈进,没有理由中国不能实现这样的转型。

  总的来说,我认为,现在全球经济对中国复苏的依赖程度,要甚于中国对于外部经济复苏的依赖。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中国政府提出的保八目标有没有可能实现?世行对中国经济的最新预测好像是7.2%。

  蒂莫:首先要说的是,我对中国经济的预测纯粹是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出发。在我看来,对中国经济来说,今年能否实现保八并不重要,不管是7、7.5、8还是8.5。重要的是能否尽快复苏,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增长。当然,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中国也因为这场危机而面临了和全球其他国家一样的风险,所以也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重新回到较快的增长目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海证券报:我注意到,世行在最新报告中提到了全球将进入“低增长时代”,能不能具体谈一下。

  蒂莫:我们的确认为,全球经济要重新恢复到危机前的状况不大可能。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过去7、8年中的鼎盛时期不大可能很快重现。那段时间的快速增长,首先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增长潜力爆发,但也有其他因素的驱动,包括充斥全球的流动性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大量高杠杆操作带来的低廉资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预计,在这场危机后,发展中国家整体上的增长会较以往十年的趋势水平低一些。

  但是,从全球的情况来说,以往新兴经济体增长快于发达经济体的大格局不会因为这场危机而改变,反而可能愈加明显,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将更加显著。

  当然,在这场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的融资成本也会比危机前要高很多,因为西方银行的杠杆率不再像以往那样高,廉价资金不再充斥全球。

  上海证券报:中国经济还能重现以往两位数的增长率吗?

  蒂莫:在这场危机前,中国经济的增长一度高达13%。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高速增长未必真实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潜在趋势增长水平。一方面,这样的高速增长是受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因素的驱动,同时也与国际经济大环境的繁荣分不开。我不能确定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能实现多快的增长,可能是接近8%,当然也可能达到10%。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