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养基"如何选目标 指数基金坐享大市机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下半年"养基"如何选目标 指数基金坐享大市机会
2009年07月10日 09:4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经历了2008年股市的大幅调整之后,2009年至今,上证综指涨幅超过60%,随着A股市场的不断震荡爬升,大多数基金都交出了靓丽的半年报成绩单。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再度激发了投资者的入市热情,基金开户数不断创出新高。那么,今年下半年的基金市场还能否给投资者带来惊喜呢?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随着市场热点从宏观经济预期向微观公司业绩的转变,市场不确定性逐渐增加,行情波动的频率和深度也将随之加大。故此,预计下半年基金业绩将出现较大分化,整体而言,权益类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可望下降,但仍有可能优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预期收益。

  借道指数基金坐享大市机会

  基金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普遍跑赢主动型股票基金,显示了明显的牛市特征。其中,易方达深证100ETF以76.55%的收益率夺得开放式基金半年业绩第一名。

  指数型基金具有低成本、管理透明、多样化及分散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能够帮助投资者有效实现与股票市场同步增长的目标。

  “在影响因素较多而热点快速切换的市场中,主动投资的偏股型基金需要对市场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并及时调整股票投资组合。和被动投资相比,主动投资的交易成本比较高,并且还会面临主动判断失误所引发的风险。‘以不变应万变’的指数化投资具有很大的优势,资金较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指数基金的方式,来间接投资指数,获取收益。”招商证券首席基金研究员王丹妮如此表示。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魏慧君也认为,当前正处于经济企稳的初期,因此后续的股票市场仍有望面临更为可靠的支撑。在这样一个时期,投资指数型基金能取得更高的投资效益。

  魏慧君说,指数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此前悬殊的表现也表明,在单边上涨的行情中,尤其是市场位于新一轮周期初始时期,指数基金往往会带来更有效的投资收益。此外,指数型基金费用低廉,从而压低了投资成本,也比较适合投资者根据行情的研判进行一定程度的波段操作。

  东兴证券近日发布研究报告也认为,长期短期投资都可关注指数型基金。对于短期投资者,由于指数型基金费用低廉,在下半年震荡上行市场中,指数型基金是把握上涨波段的最佳投资品种;同时,指数型基金也适合对市场整体或板块长期看多的长期投资者。

  预期收益:权益类资产大于固定收益类资产

  根据招商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判断,目前经济复苏已比较明确,战略上对市场中长期趋势持相对乐观态度。预计三季度市场处于经济复苏预期和流动性推动的延续期,估值水平仍有上升可能,但四季度中外经济仍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市场可能出现调整,但这种调整都是反转前的正常回调。

  在基金投资策略上,招商证券基金分析师认为,未来权益类资产的预期收益大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建议基金组合中应主要配置偏股型基金,而降低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比重。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张剑辉则表示,对于下半年选择股票及混合型基金的投资者而言,建议初期将基金组合定位在中等或中等偏上的风险水平,并密切跟踪市场流动性、估值水平以及宏、微观数据的变化情况等,对基金投资的选择策略及组合风格进行积极灵活的转换调整,调整思路如下:持仓风格特征———从大盘蓝筹向中小盘成长风格逐渐转换;行业配置特征———从侧重上中游向中下游行业配置逐渐转换;管理人能力特征———从优秀行业配置能力向个股选择能力逐渐转换。

  在固定收益类资产方面,张剑辉认为,尽管下半年CPI回升预期下债市收益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但充裕流动性供给亦使得上行空间预期有限,债市仍将更多呈现高位震荡特征。参考过去三年网下申购收益情况,新规则下参与网下申购(尤其是大盘股)仍有助于债券基金适当提高收益。

  综合对债券市场环境、收益率水平以及IPO重启对债券基金影响的分析,下半年稳健操作的新股申购型债券型基金预期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4%-6%的水平(其中新股申购贡献2%左右收益),仍可以作为定期储蓄的升级替代品种。而货币市场利率水平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限,新股(尤其是大盘股)发行对机构的吸引力将引起期间拆借利率的向上波动,亦有助于货币市场基金阶段提高收益。因此,预期下半年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水平将逐渐走出低谷,维持货币市场基金年收益率水平在2.0%±0.5%左右的预期。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