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回首看经济: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港口图景(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半年回首看经济: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港口图景(2)
2009年07月16日 12:59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煤炭运输稳定攀升——

  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下游产业止跌企稳、走出低谷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其需求量直接反映了钢铁、电力、化工等重化工业景气度。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及制品吞吐量为6.1亿吨,同比下降6.6%。受国内外煤炭倒挂等因素的影响,4—6月,煤炭外贸进港吞吐量分别增长2.2倍、2.8倍和4.2倍,出现“井喷式”增长。

  秦皇岛港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中转港口,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左右。3月份秦皇岛港完成吞吐量2213万吨,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进入4、5、6月份,港口吞吐量虽有降低,但均超2000万吨。进入7月份,气温陡增,南方各电厂纷纷“迎峰度夏”,办理手续的船舶逐渐增多。

  专家指出,煤炭运输的攀升,是印证经济回暖的标志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下游产业止跌企稳。秦皇岛港4、5、6月份生产形势显现回升迹象,港口吞吐量均超过2000万吨就很能说明问题。

  当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外贸产生的影响仍在持续。同时,随着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及海运费的逐步上扬,国内外煤炭价格差距将逐步缩小,煤炭进口也可能会有所减缓。

  铁矿石进口创出新高——

  扩内需政策使钢材需求回升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字,铁矿石在今年上半年的外贸进港量已经接近2006年全年水平。上半年,我国港口完成铁矿石吞吐量5.0亿吨,同比增长14.4%。

  作为我国主要的铁矿石港口之一的日照港,今年上半年,完成铁矿石吞吐量5110.1万吨,同比增长21.2%。对于铁矿石进口创出新高,杜传志解释,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建筑、交通、能源板块产生了强大的拉动力,钢材需求的终端市场表现良好,1月至5月我国共生产钢材25434.01万吨,同比增长3.70%;二是国内钢铁企业使用进口铁矿石的比例大幅攀升。国际铁矿石品位高,加上价格大幅下跌、海运费下跌,其与国内矿石相比,优势更加凸显。

  另外,由于目前市场现货铁矿石价格较低,导致对铁矿石的投机需求上升,出现了“囤矿”的现象,这也是导致铁矿石进口增幅较大的重要原因。据杜传志介绍,目前,全国港口铁矿石库存已达到7000万吨以上,加上钢厂自身库存可达1亿吨以上。

  在广州港,由于外进废钢、钢坯、卷钢进口需求量大幅增加,使今年上半年广州港外进钢铁同比增加141.9万吨,增幅269.8%。在天津港,上半年铁矿石装卸总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总量达4754.9万吨,同比增长达53%。

  “下半年的形势难以预料,我们已经做好长期应对金融危机的准备。”杜传志说。下半年投机性需求将大幅减少,各大钢厂无需在短时间内抢运铁矿石,而是逐步消化现有库存。因此,预计下半年铁矿石进口量不会有太大增长。

  内贸吞吐量增长高于外贸——

  反映我国经济内需活跃、外需疲软的运行特征

  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受外需影响,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负增长,但降幅呈减小趋势。上半年,我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597万标箱,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一季度减少1.3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上半年内贸吞吐量同比增长3.9%,明显高于外贸,反映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内需活跃、外需疲软的运行特征。

  吴明华告诉记者,出现这一现象既与经济危机外需大幅减少相关,也是今年以来扩内需力度加大的结果。目前外需不足导致出口下滑的趋势依然存在,且短时期难以改观。稳定外需,提高国际中转量的比重,不仅对当前经济保增长,同时对港口业特别是沿海大港逐步走向复苏意义重大。

  目前,国际干散货运价大幅反弹。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已从去年底663点,大幅反弹到目前的3700点左右。但受全球运输市场需求不旺,运力供大于求的影响,国际原油和集装箱、国内沿海散货和出口集装箱的运价仍旧低迷,表明实体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平仍需时日。(记者 陆娅楠 沈文敏 王明浩 陈 杰 马跃峰 罗艾桦 唐 帅)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