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向好机构乐观看股市 业内:内需受益板块走强(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经济向好机构乐观看股市 业内:内需受益板块走强(2)
2009年07月17日 13:3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基金看好内需受益板块

  从二季度数据看,投资及消费仍然是拉动经济复苏的主动力,与之相关的板块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布局主线。

  博时基金的周力认为,下半年,随着需求的进一步恢复,价格将继续走在上升通道,企业资本开支的也将逐步增加。在未来一段时间,住房、汽车、个性化商品、金融服务、教育等行业将成为内需增长的根本动力,因此,看好那些与内需和财富积累相关的行业,如地产、商业、耐用消费品;随着价格水平的逐步回升,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也将成为良好的投资标的;另外,在未来通胀的预期下,看好资源类等供给受限行业的投资机会。

  机构解读数据

  GDP:第二季7.9%

  根据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多家机构的分析师均认为,从上半年的宏观数据看,全年“保8”几无悬念,甚至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为期两年的“蜜月期”。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强于预期的经济增长数据,标志着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实际GDP增长率的显著放缓宣告结束,而且也标志着一直预期的V型复苏的开始。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上半年投资拉动贡献6.2%,消费贡献3.8%,净出口是负贡献2.9%,内需拉动式增长明显。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加速,消费稳定增长,相形之下出口依旧疲弱。

  申银万国证券的分析师孟祥娟、李慧勇认为,结构性复苏特征明显,但冷然不均。体现为:需求热,供给冷;内需热,外需冷;投资热,消费冷;中西部热,东部冷,地区差异明显;基建和民生投资热。

  CPI、PPI:

  上半年-1.1%、-5.9%

  CPI与PPI的双双告负,显示经济仍然陷入通缩之中。而且,从6月份的数据看,通缩还有继续恶化之势。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继5月份下降1.3%之后,6月份较上年同期又下跌了1.7%,同时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继5月份下跌7.2%之后,6月份再度下降7.8%。超出预期的通缩幅度,使机构投资者对于两者恢复正增长的时点预测一推再推。

  交银施罗德基金的陈思翀认为,6月CPI的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季节因素,在过去的12年中,6月份的CPI环比平均要比5月下降1%,估计随着翘尾因素的逐渐减弱,三季度后CPI降幅将明显收窄,四季度或将出现正增长。PPI虽然同比继续呈现降幅加大的趋势,但是环比自4月以来一直为正增长。同比的负增长还是由于去年高基数的原因,如去年6月份原油价格仍然在130美元左右。预计在8月以后,由于基数越来越小,降幅将逐步收窄,年底将渐趋于0附近。

  信诚基金首席投资官黄小坚则认为,将CPI与PPI的数据,联系到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下降8.7%,6月份同比下降11.2%,原材料购进价格跌幅大于工业品出厂价格,而后者跌幅又大于消费者物价指数,未来中下游企业的盈利状况将有所改善。

  FAI:上半年33.6%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高增长。1-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FAI)同比增长33.6%,6月份单月达到35%的同比增速,为五年来最高水平。

  大成基金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刘安田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呈现几个特点:地方项目反弹迅速;制造业投资仍保持高位;内资企业包括民间资本投资均保持了强势,民间投资开始跟进。

  国泰君安宏观经济分析师周克喻认为,通常而言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数值至少会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高3个百分点以上,而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字显示,这两个数值只相差了0.1%。这说明今年上半年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民间资本投资尚未被拉动起来,所以抹平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差距。

  5月份房地产投资开始出现的反弹,使机构普遍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投资有望明显回升,并成为拉动经济进一步走向复苏的主引擎。

  M1、M2:

  6月末增速24.8%、28.5%

  今年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大幅增加。

  6月末,M1、M2增速分别达到24.8%和28.5%,增速分别比5月末高6.09和2.72个百分点,而且M1、M2之间的“喇叭口”进一步收缩,表明存款继续“活期化”、货币流通速度在上升。

  中欧基金认为,由于中国的基准利率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先于发达国家,吸引“热钱”继续流入中国,一季度“热钱”流出超过700亿美元,而二季度流入1200亿美元。目前流动性充裕,正在从第一阶段(贷款快速增长)向第二阶段(货币流通速度上升)过渡。(王欣)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