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造地新难题:如何协调规模控制和地方经济发展(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填海造地新难题:如何协调规模控制和地方经济发展(2)
2009年08月07日 02:29 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村民:“以前外面是海,外面低里面高,没有堰的,现在有10年了吧,外面高里面低了。”

  堤坝外淤泥的不断增高,不但使这里时刻受到洪水的威胁,而且也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记者:“以前你们这里(排)水是怎么弄的?”

  村民:“以前我们这里闸门一开水就出去了,现在外面高了,水就出不去了。”

  画面上的这片已经被泥沙淤积的海滩,连绵几公里,退潮时用人的眼睛,已经很难看到乐清湾的海水在哪里了。

  叶仁洁:“(以前)八月十五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海宁看,就在这里乐清湾就能观看大潮,现在没有了,现在只能看到滩涂了。”

  由于滩涂的不断地增高,海水覆盖不到的地方,就长出了荒草,而在乐清湾的海边,像这样的荒草随处可见。在滩涂上抓跳鱼的这位渔民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以前这里淤到什么地方?”

  渔民:“以前淤到这上头,现在都这么深了。”

  据了解,随着淤泥的不断增加,就会在海岸线上形成大片高滩,使乐清湾的海洋面积不得不大面积的丧失。

  高毅:“我们只能(把高滩)挖了用于海水养殖。”

  记者:“高滩容易形成什么样的坏处?”

  高毅:“(高滩)围了以后,外面又会继续於掉,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伍善庆告诉记者,照此淤积速度,在不久的将来,乐清湾或许就会消失,变成陆地。

  伍善庆:“1998年海堤刚刚建好,建好的时候,这个地方是没有高滩的,到了2001年,四五年一过来,这里已经淤积好几公里了。”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围海造地,在我国的许多沿海地区是一种大受欢迎的发展模式,记者在百度的搜索栏上打上“围海造地”四个字,有关各地围海造地的新闻层出不穷。在国家海洋局,记者了解到,2002年我国围海造地为2033公顷,2007年,达到了13425公顷,5年间增加了6倍多,2008年由于海域法的实施,以及在国家海洋等主管部门的努力下,围海造地的势头得到了遏制,达到了11000.71公顷。

  国家海洋局海域与岛屿司海域管理处处长李文君:“特别是近一两年,沿海地区纷纷提出自己的发展战略,包括像辽宁的五点一线,山东的蓝色经济带,广西的北部湾经济区,还有江苏的东北沿海经济带,天津的滨海新区等,这些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围添海作为支撑,这个我们工作包括我们的管理工作,海洋自身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填海造地新难题:如何协调规模控制和地方经济发展?

  我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围填海活动,到上世纪末,沿海地区围填海造地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围填海230至240平方公里。正是考虑到保护海洋环境,2002年,《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后,国家每年对围填海规模都控制在100多平方公里左右。可是,沿海地区土地有限,向海洋要地是必然选择。如何协调规模控制和地方经济发展?又成了海洋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新难题。

  在离玉环县漩门湾截断入海口的这座堤坝的不远处,记者看到,漩门湾靠近内海的一侧,原本宽阔的海面,现在变成了一条河道,在这条河道的一边,施工机械正在平整土地,修建道路。远处一排排厂房已经建设完毕,从路边这块宣传牌上的工业新城,都市新区这些字样,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刚刚建好的工业开发区,当地的居民这样告诉记者。

  村民:“原来这里全都是大海,是大海填起来的。”

  记者:“原来海在什么地方?”

  村民:“原来大海就在那个小山,这些厂房全都是大海。”

  据了解,建造这个工业园区就填海造地两万多亩。浙江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业用地非常紧张,土地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乐清海洋局长:“七山,二水,一分地。”

  人多地少,经济高度发达,土地自然就成了寸土寸金的奇缺资源,其价格也就水涨船高。因此许多地方就把视线投向了海洋,热衷于围海造地,乐清市海洋局的负责人倪孟乐这样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在当地围海一亩的成本一般为20万元,填海一亩为30万元,而当地的土地价格为每亩80至100万元。利润最少也要达到每亩60万以上。

  “(利润)可以翻了两倍。”

  正因为现实中的需求以及围海造地中存在的巨大利润,使许多地方政府热衷于围海造地。供和需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这让倪孟乐头痛不已。

  乐清海洋局长:“有些老板企业家也想围海,第二个是创业干部也想围海,第三个是老百姓也想去围(海)。”

  国家海洋局海域与岛屿司海域管理处处长李文君:“海域使用金的标准,包括海上的拆迁,补偿安置费用都偏低,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经济建设与海洋争地也是海洋管理中的突出的矛盾之一,在乐清湾海边,记者看到到这里利用海滩建起了一个大型的发电厂。

  电厂负责人:“原来老百姓有个说法,停三(天)开四(天),基本上当地(工厂)是四天有电,三天没电。”

  在浙江的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工业发达,用电量奇缺,不得不经常向省外调电,以缓解供电量上的不足。

  电厂负责人:“沿海燃料运输比较方便,因为电厂一天耗煤量都比较大,像我们这个电厂,大概要耗用两万吨的煤,需要沿海一个建港口的地方。”

  建设电厂就要围海造地,这不得不让许多地方的海洋管理部门,在经济建设和海洋保护上做出艰难的选择。

  乐清海洋局副局长伍善庆:“经济发展是个硬道理,特别是我们这个港口的深水资源,从科学发展观这个道理来讲,你把这个深水资源不开发出来,价值就没实现。”

  据了解,由于温州的经济发展迅速,现有的码头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港口运输的需要,港口的码头必须向乐清湾深水区进行转移扩建。

  “我们现在(港口)已经是满负荷运行了。”

  针对地方经济建设和海洋保护之间的矛盾,伍善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提出了以退促保的新的思路。

  伍善庆:“我该建设的地方我让你建设,不该建设的地方要保证渔业生产的我必须要保住,虽然我退出了这一块保住了那一块,不然的话有可能海洋经济、临港经济会遍地开花。”

【编辑:吉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