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为什么出现危机才提出扩大内需?(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时评:为什么出现危机才提出扩大内需?(2)
2009年08月11日 14:17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刘尚希提出,现在应做两个方面的风险权衡。一方面是经济社会领域的公共风险与政府财政风险的权衡。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政府财政风险化解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公共风险,使经济稳定、社会稳定。要明确政府财政承担风险的能力,今年财政压力极大,估计预算赤字难以打住,今年扩大,按照惯性,明年可能更大。

  另一方面是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的权衡。现在化解了短期风险,很可能造成长期风险的积聚和积累。刘尚希表示,我们不能只顾眼前,还得看以后。我们忽略了能力建设,尤其是农民能力。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成就,就是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物质资本的积累远远快于人力资本积累。我们发展的指导思想已经转变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但是还没有内化到政策和体制中去,没有内化到各级政府的决策中去。人的能力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这绝不是科学发展。人的能力问题,尤其是农民能力的问题,这将会制约整个中国前进的步伐,会导致国家发展的不可持续。中国农民是大多数,他们的能力不足,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农民收入增加不了,农民这个占人口多数的消费起不来,我们整个居民消费也上不来。2007年居民消费率35.6%,低于1978年的48.8%,居民私人消费率下降了13百分点。而其中农村居民的消费率降到历史的最低点,仅仅9.1%。农村居民消费在整个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只有25.6%,城市居民占74.4%。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居民消费只有城市居民消费的三分之一,由此不难看出,消费不足的主要矛盾在于农民。但如果农民能力不提高,收入难以增加,消费力提高也都是天方夜谭。

  刘尚希将当前形势归结为,应急阶段过去,全面进入经济调理阶段。眼下,应当有一个清晰的人力资本积累的规划,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利用当前机会,大力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加强农民能力建设。这既是解决工业化中高素质劳动力供应不足的问题,也给农民市民化提供了前提条件。农民的能力不提高、素质不提高,仅仅搬到城里去住,那不叫城市化。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依然是农民问题。(罗荀)

【编辑:秦欣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