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生态文明建设:从人定胜天到和谐共生(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新中国60年生态文明建设:从人定胜天到和谐共生(3)
2009年09月14日 18:38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环保行动在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扩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带环保袋上街购物,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争当环保志愿者……近年来,社会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热情高涨。这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环境政策思路不断完善,不仅仅体现在各项数字指标的改善上,更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带来了切实变化。

  “夜深了,下起了大雨,龙须沟的人都在急着防雨防臭沟的水进院,上上下下忙得不亦乐乎。”——这是老舍先生描述的又脏又臭的龙须沟旁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幕。数十年过去了,往日的龙须沟已经变成了金鱼池小区。仍是雨中,但只见小溪欢快流淌,雨水的滋润让2.5万平方米的绿地散发着青草的清香。

  这是北京改造旧城、建设新家的结果,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见证。事实上,不只是北京,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正致力于打造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宜居城市。

  悦人绿色,在中华大地持续铺展——全国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从1959年底的12.8212万公顷增至2008年底的174.7493万公顷。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都经历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的历程。

  在我国西南溶岩地区,山高坡陡、土地石漠化严重,农民耕作困难,生活贫困。为了治理石漠化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和有关部门一直在探索适合地区特点、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模式。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赵新全向记者举了广西马山县在不同地貌部位,布局不同生态产业的例子:山峰发展水源林、陡坡种植金银花等藤本植物保持水土,缓坡种植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洼地发展粮食作物,不仅使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更让药材、果树等形成生态产业,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5000元。

  与农村生态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共同发展的,还有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统计,2008年民间环保组织总数已经超过3500家,成员达到30万;绿色发展成为很多地区、企业的自觉选择,生态市、森林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环境友好企业等不断涌现。

  如今,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不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常识。

  2008年6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和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刚开始的时候,真是不适应,总是到了超市才想起没带购物袋。”24岁的秦莉是个追求潮流的都市白领。她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制作精美、图案漂亮的布制购物袋,使用它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增长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保护生态环境依然任重道远。

  “期待有一天,我的子孙一如我的童年,在家乡清澈的小河中欢快地嬉戏,青山绿水装点着他们的梦境,金色的田野铺满着他们的希望。”这是“环保老兵”曲格平的梦想,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记者顾瑞珍、吴晶晶、胡浩)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