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十三新贵”大盘点 北京入选最多(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创业板“十三新贵”大盘点 北京入选最多(2)
2009年09月17日 10:12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三年,公司营业收入从2006年的1.4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2.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亿纬锂能的电池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电网、射频识别(RFID)、汽车电子等领域。

  据了解,2004年以前,国内的表计市场出于可靠性和数据安全的考虑,全部采用法国Saft公司和以色列Tadiran公司的锂亚电池产品。正是因为亿纬锂能的出现,突破了国际锂电龙头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国际市场价格至少下降了50%。(本报记者田志明)

  特锐德电气

  乘高铁建设东风实现“火箭式”发展

  春节刚过,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特锐德”)的厂区里就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身着浅绿色工作服的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忙碌,车间里传出机器的轰鸣,库区门口已经组装完成的“箱式变电站”正等待装车,销往全国各地。

  “公司客户集中于铁路、电力和煤炭等行业,以铁路为主。公司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与铁路行业大规模建设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特锐德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如是表示。

  显然,这家成立刚满5年的中德合资企业,正借乘着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东风”,欲做国内箱变行业“领头羊”。记录显示,2008年全国铁路客运专线的电力远动箱变的招标总金额为3.70亿元,特锐德一家独中2.57亿元。如无意外,特锐德有望17日成功“过会”,将发行不超过3500万股并融资4亿元,这笔钱将用于户外箱式电力设备技改项目等4大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今年44岁的特锐德电气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德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在电力行业浸淫多年,他与其他6名自然人股东共同控制的德锐投资,持有特锐德电气66.5%的股份。

  2007年—2009年上半年,特锐德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2.7亿元、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42万元、6119万元、3886万元,被市场称为“火箭式”发展。(本报记者杨小亮)

  佳豪船舶

  发行股份规模最小每股净资产最高

  在首批上会的创业板公司中,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公司(下简称“佳豪船舶”)拟发行股份规模最小,而每股净资产则最高。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披露,此次佳豪船舶拟发行股数为126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25%;拟募资1.43亿元,将投向船舶工程设计中心、海洋工程设计中心一期工程两个项目。截至今年6月底,佳豪船舶的每股净资产为2.72元/股。

  此次佳豪船舶创业板上市,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楠的经历最引人注目。出生于1960年的刘楠,直接和间接持有佳豪船舶2108万股,是佳豪船舶的实际控制人,他曾任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招股说明书披露,佳豪船舶的其他高管中,董事、副总经理赵德华、孙皓和吴晓平也均有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任职经历,包括他们在内,佳豪船舶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核心人员也直接和间接持有部分公司股份。

  今年上半年,佳豪船舶仍实现营业收入6655万元,净利润2100万元。(本报记者杨小亮)

  莱美药业

  专于原创高新药品占销售收入60%

  莱美药业的招股说明书上显示: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为邱宇,这位41岁的公司董事长,上市前持有公司2063.90万股,占总股本的30.13%。

  邱宇1989年毕业于当时的华西医科大学,1999年至今担任莱美药业董事长。目前,邱宇持有莱美药业30.13%的股权,此外,邱宇兄弟邱炜也持有公司23.50%的股份,是第三大股东。第二大股东为重庆风投,持股25.07%。

  从这位负责人的描述来看,莱美的上市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在邱宇带领下,莱美十年来温和地成长,没有大起大落。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医药企业,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2007年9月股改完成,现注册资金6850万元,总资产近3亿元。

  该负责人说:“国内大多数医药公司都是选择生产仿制药。而莱美从创业之初就确定了原创路线。”据悉,莱美药业以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药为主,产品主要涵盖抗感染类和特色专科用药两大系列。莱美公开数据显示,其高新技术药品占公司总销售收入60%以上。招股说明书显示,莱美药业200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2亿元,净利润为1798.72万元,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11.28%。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莱美是一家颇为精干的企业。他说:“公司团队,从研发、生产甚至销售都是出身于医药、化学、生物相关的专业,每个人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达到什么地步。”这点从其股权结构也可看出些端倪:公司自然人股东43人,其中31人为中高层核心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本报记者张启)

  立思辰科技

  中国最大的“复印室”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90届毕业生池燕明,19年只干了一件事———给别人复印文件,1990年毕业之后,池燕明等三人注册成立了东方办公设备公司,业务也转向了复印机代理销售。不过,随着复印机代理市场残酷的竞争,在摊得稀薄的利润面前,池燕明调整了公司的方向。立思辰科技提出以节约为核心的文件外包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客户将所有文件设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一体机等)的运营管理外包给立思辰。也就是说,任何一家公司都必不可少的文件设备,被整体搬家到立思辰科技,立思辰科技可谓成了中国最大的“复印室”。

  在这个极度细分的市场里,立思辰已经做到行业第二。内蒙古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国家统计局、民生银行、中石油西气东送管道分公司、北京汇成嘉和科技有限公司均为其客户。(本报记者胡剑龙)

  神州泰岳

  飞信奠基人

  如果要理解这家陌生的中关村公司,飞信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注脚。神州泰岳是中国移动飞信业务的运维支撑外包服务提供商。飞信运维支撑外包服务已经成为其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