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将出席全球四大峰会 “中国声音”受重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胡锦涛将出席全球四大峰会 “中国声音”受重视
2009年09月21日 00: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21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今日启程出访出席系列全球领导人峰会。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胡锦涛主席将在联合国三大峰会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等场合发出“中国声音”。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国际合作四原则

  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此前曾介绍,胡锦涛主席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进一步阐明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则、立场和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期望,并宣布中国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相信在此次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将有机会就如何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进行讨论。

  据中方外交部的表态,中方主张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第二,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第四,坚持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同举并重。

  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上谈和谐共处

  据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称,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很快,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更加紧密,多边主义、国际关系民主化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一些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更加突出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仍在持续,虽然我们看到一些经济复苏迹象,但并不稳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我们还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都期待着联合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他称,胡锦涛主席将在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全面阐述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全球问题的看法,并就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互利共赢、实现和谐共处提出中方主张。

   “核”峰会上介绍互利共赢实现普遍安全理念

  关于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峰会将集中讨论核不扩散和核裁军问题,包括军备控制与核裁军、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防止核材料非法贩运、核材料安全与国际和平安全等重大议题。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胡锦涛主席将出席9月24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并发表讲话。

  这是安理会有史以来首次专门就核不扩散与核裁军等问题举行峰会,意义重大。胡锦涛主席将在峰会上发表讲话,结合新的国际安全形势,介绍中方关于通过互利共赢实现普遍安全的理念,并针对国际社会关心的核裁军、核不扩散、和平利用核能及核安全问题提出中方的主张。

  G20峰会上代表发展中国家发言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金融危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和有效平台。前两次峰会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达成很多共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曾就匹兹堡金融峰会的两大热点问题做了解析,一是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与增资,二是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

  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与增资方面,郭庆平表示,当前的重点之一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结合分额增资,改革其治理结构。中方呼吁各方尽快落实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达成的共识,明确下一次分额增资的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他说,匹兹堡峰会应进一步推动形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具体目标,以保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享有平等的投票权。同时,中方也希望在基金组织的高级管理层中,增加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人员的比例,以使管理层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履行职责的合法性。

  在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方面,郭庆平表示,中方提出六方面主张。一是加强危机预警,改进全球和各国金融体系脆弱性评估,关注国际货币环境变化和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二是增加金融机构的资本,提高流动性,实行稳健的分红和薪酬管理,提高单个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降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四是建立全球一致的国际监管原则体系,加强对未监管市场和产品的监管以及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和危机处理,形成监管合力。六是完善并推广有效存款保险体系核心原则和投资者保护机制,建立金融机构有序的退出机制。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副代表刘振民大使表示,胡主席此次参与的系列峰会所涉及到的几大问题,如气候变化、核安全与核不扩散、经济和金融危机等,既是当今世界各国关心的大事,也是影响到中国政治、经济、安全利益的几个重大国际问题。刘振民大使还称,中方积极参与上述几大峰会,表明中国已成为解决当今世界重大国际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更表明了国际社会和联合国高度重视中国国际地位和重要作用。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