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扶持新兴产业 让市场淘汰产能过剩(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政府扶持新兴产业 让市场淘汰产能过剩(3)
2009年09月21日 11:50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要么,干预力度较低,使得本该退出市场的过剩产能而得不到有效的清除。

  美国的汽车产业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例子。汽车一直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制造业。2008年以来,福特、克莱斯勒和通用三大汽车企业都相继发生了大量减员、倒闭、资产重组等事件。但是如果把汽车业的衰退全部归结于金融危机的冲击那就有失偏颇了。为了防止就业岗位的丧失,美国政府一直对汽车业给予持续的扶持。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又对汽车业进行了大量投资。但是,正是由于这种保护,使其体会不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从而没有针对诸如油价上涨、环保需求、制造业全球化等因素进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主动变革,特别是缺乏汽车业本质的技术创新,从而导致了市场竞争力的减弱。

  相反,美国电脑行业是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成功例子。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个电脑企业都利用自有的软硬件生产大型机。然而,康柏(Compaq)和戴尔(Dell)等以生产与销售个人电脑为主的企业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格局。美国政府并没有像扶持汽车行业一样参与到电脑行业,旧参与者逐渐消失,具有竞争力的个人电脑企业的大量出现使电脑业变得更具活力。

  在淘汰过剩产能方面,我认为,无形之手会比有形之手有效一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无形之手可有可无,只是两者的分工不同。比如说,市场调节过剩的产能,而政府就要保障基本的生活。只有建立了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市场的调节才可能变得更有效。

  从新兴产业的孵化与成长来说,有形之手会比无形之手更有效一些。因为任何一种原创性的技术变革都伴随着相当多的不确定性,诸如大量投入是否能开发出预期的产品,开发出的产品能否得到市场认可等。而政府对作为公共产品的基础研究与公共知识的投资越多,建设的平台越广泛,那么,企业家从事应用性与商业性创新的社会知识基础就越雄厚,进而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愿意从事技术创新,因为相对于社会知识基础较薄弱地区来说,企业家的创新投入相对减少了,这有利于其降低技术创新的投资风险。因此,政府对新兴产业的基础投入与扶持并不否认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对整个产业的推动力,反而,如果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与精神建立在具有雄厚的公共知识基础上,那么企业家个人的投资相对越少,愿意创新的企业家人数就会越多,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创新投资的互补关系。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一个社会具备了这种比较雄厚的公共知识基础,未必能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发生创新行为,但是,没有这种公共知识基础,那么,企业家的创新行为一定不会大量发生。特别是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现阶段,仅靠个别企业家的随机与偶然的创新行为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升级与社会进步,这需要政府大力投入与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当前,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大力投入清洁电池、能源、医药以及环保等新兴产业的事实印证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各国政府在新兴产业领域中的大量投入也是各国对抢占全球经济与科技等各个领域制高点的反应。这就是我所说的在扶持新兴产业方面有形之手比无形之手更有效的原因。 (王珺 中山大学教授)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