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张艺谋的印象事业:8700万投资2年内收回(5)——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揭秘张艺谋的印象事业:8700万投资2年内收回(5)
2009年09月28日 01:24 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平:“我们用张艺谋的品牌,李连杰的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包括剧本的商业价值,它银行很快的就给你评估出来,很快就评估出来了,所以这个融资其实使中国电影真正地国际化。”

  叶茂中:“有时候一个人的这种发展,尤其像他这样一个品牌的发展,周边的人,尤其是周边的资本启动的推动作用,实际上把它放在马车上,他坐在那个马车上不动,但那个的轮子一直在滚动,资本会推动他不断的向前,而且这种滚雪球的效应会越来越强,而且进来的资本会越来越大,过去可能别人投个几百万,几千万,后来投几个亿,我相信未来可能更大的投资还在等着张艺谋。”

  虽然资本的车轮越滚越大,但记者看到坐在车上的张艺谋,更多坚持的还是“导演要对艺术创作负责任”的简单态度。

  记者:“现在来找您合作的人是不是特别多?”

  张艺谋:“是不少反正,其实这么多年一直挺多的,我都是选择的很少,我大部分是拒绝的可以说95%都拒绝。”

  记者:“如果选择的话是什么标准?”

  张艺谋:“是我自己的标准,其实不太用这种综合性的去考量它是我自己标准,就是首先我自己喜欢不喜欢,有没有兴趣,因为在商业角度来说是一个作品的理性市场分析,在个人创作角度来说是个情感,是个情感选择,就说你喜欢不喜欢这个很重要,你有没有创作冲动,分析起来头头是道,你这个导演根本就没有创作冲动,你就不会做好,所以我的选择常常是这个,是首先我有没有兴趣?我真的是有兴趣,那好,我真的有兴趣,我觉得有可发挥的地方,而且我自己能创造出一种感觉的东西来,这样子我才来接受这个事情,然后下来当然还有一大堆各种市场营销等等,你也会考量这个东西到底值不值,会怎么样它的前景如何,但那都是下一步,从我自己来讲就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去判断自己有没有创作热情。”

  记者:“您个人有没有碰到商业和艺术冲突的时候?”

  张艺谋:“这会经常有的,经常有的。”

  记者:“那怎么解决?”

  张艺谋:“那其实不是我解决,我是一个导演,我只负责艺术,那就是那个投资商他要面对,就说现在这个项目,是多少钱,你能卖多少票,你现在能算出账来,那你就要面对,你做还是不做?他就要考量,我发现有时候投资商也很痛苦的。”

  记者:“关于薪酬,我们还想讨论一下,您现在做的项目当中的话,你一般会选择是拿导演费还是说股份这样?”

  张艺谋:“我都会选择拿导演费吧,我觉得那个比较简单一点,像印象系列那是因为人家都那么发展,公司那么要求,他们给我打招呼,我说行,你们爱怎么怎么做,但我自己觉着是比较,我愿意让自己简单化,因为发行和后期营销所有一大堆链条我都不太懂,我都不太懂,所以实际上你要是所谓的股份的话,你就会要介入那些东西去了解那些东西,你还反倒不踏实,何必呢?我都干净一点,希望简单一点。”

  半小时观察:印象系列会不会成为皮尔卡丹?

  在如何打造文化产业上面,我们常常把美国好莱坞当做一个标尺,什么时候能赶上好莱坞成了很多吃文化饭的人挥之不去的心结。然而,好莱坞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资本和市场运作手段,更因为它创造出了一整套完善的机制,来保证文化产品的艺术质量。

  这让我想起了皮尔卡丹。在改革开放之初,作为国际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的皮尔卡丹率先造访中国,皮尔卡丹也成为中国人接触的第一个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借助这样的先机,皮尔卡丹在中国大量地发展加盟商和合作伙伴,虽然他赚到了大把大把的钞票,但也过早地终结了这一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名声。

  张艺谋的团队在中国的大江南北生产出了一系列印象产品,由于时间还很短,我们很难评判它的结局。希望张艺谋的团队不仅打造出一个印象流水线,也能给观众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艺术之梦。(主编:马洪涛 记者:顾平 摄像:李慧、陈艳波、徐胜、毛云李、贡存)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