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长详解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建文化"国家队"(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四部长详解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建文化"国家队"(2)
2009年09月29日 04:55 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对于体制上如何进行创新发展,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认为,中国身为文化大国,但却缺乏文化大市场的重要原因是市场主体不健全,而这种市场主体就是指文化企业,在文化企业缺乏的前提之下,很难培育一个富有生气的市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文化产业振兴的措施

  我们注意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未来的发展确立了一系列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五个“进一步”,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规划》制定了哪些具体举措呢?

  文化产业的规模在我国还远远没有发展到位。据测算,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足3%,而美国的占比高达25%,日本达到20%,欧洲平均在10%到15%,即使是位于亚洲的韩国,该比重也高于15%,中国是一个有着上千年文明历史的的文化大国,但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化产业,这无疑是产业发展的一大遗憾。力求振兴中国的文化产业,正是方案推出的大背景。而本次文化产业振兴方案的亮点,就是要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企业,向企业制公司制改造,让传统的事业单位接受市场的洗礼,从而形成大规模的传媒航母。

  文化部部长蔡武:“第一,我们要加快资源整合,培育一批骨干龙头文化企业,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的步伐,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加速国有文化资本向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集中,增强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蔡武表示,要通过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著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备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通过对这些大型国有文化企业的支持,增强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目前文化部已经在着手组建中国动漫公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公司,打造能够与国际同行竞争的国家队。

  国家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太华:“增强三个动力,强化三项保障,发展三大产业,就是要着力发展以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为重点的内容产业,着力发展有线电视网络产业,着力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播影视新业态,增强三个动力,就是要深化产业改革,增强体制动力,加快数字化发展,增强科技动力,着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增强需求动力,强化三项保障,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产业政策,培养产业人才,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国家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太华言简意赅地使用了三个动力、三项保障、发展三大产业来描述光电行业对于文化内容以及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于体制上如何进行创新发展,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认为,中国身为文化大国,但却缺乏文化大市场的重要原因是市场主体不健全,而这种市场主体就是指文化企业,在文化企业缺乏的前提之下,很难培育一个富有生气的市场。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企业市场主体来产生,所以他没有市场主体他就谈不上发展产业,这是我们第一件要做的工作,第二件事情我们整合资源,打造中国的航空母舰,集中优势、集中资源来培育几个中国第一流世界知名的出版传媒的集团,印刷基地我们集中在三点,一个是珠江三角洲、一个是长江三角洲一个是环渤海,那么这三大印刷基地占了我们全国印刷量的85%,已经相当集中,那培育产业基地,产业基地实际上就是一个产业的增长点。”

  柳斌杰指出,为提高传媒业的市场化进度,新闻出版署已经建立了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版权产业等21个产业基地。

  如何将文化产业振兴措施落到实处,中央财政方面,将会有哪些支持的政策和保障的措施?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这样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一是要尽量降低企业改制的成本,比如说企业人员的安置,社会保障,二是这些事业单位转企之后,本身还是发展刚刚起步,扶上马,总要送一程。”

  张少春副部长所提到的扶上马送一程是简单的财政拨款,还是进行新的资金投入和运转方式呢?张少春向记者透露,2008年财政部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这一资金的在设立之初就达到10个亿,以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支持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与此同时,政府也会采取一些已经在在西方普遍使用的做法,来解决企业融资的问题,目前正在发起设立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未来社会及各种投资主体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向文化企业进行投资,借以募集几十亿,上百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