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A股或开门红 四大悬念浮出成交量增减是关键(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十月A股或开门红 四大悬念浮出成交量增减是关键(2)
2009年10月09日 09:1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消息面透析】

  节日期间海内外到底发生了那些可能影响市场走势的大事。哪些是利多,哪些又是利空呢,谁最终能压制住对方呢?

  三大利好给多头撑腰

  利好一是9月份PMI指数再创新高,经济继续复苏。10月初公布的9月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指数为54.3%,比8月上升0.3个百分点,该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高于50%,特别是新出口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口指数上升明显,这显示出我国经济复苏态势继续保持,对市场来说,这显然是好事。

  利好二是澳大利亚央行加息,暗示全球经济复苏。国庆长假期间,国际资本市场发生的影响最大的事情莫过于澳元加息,澳大利亚央行在6日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升至3.25%,其央行行长对此发表声明表示加息的原因是,“澳大利亚经济萎缩的风险逐渐消除”,对出口大国中国而言无疑有积极影响,说明全球经济正在复苏。

  利好三是香港新华富时A50指数基金大涨。作为关联度最高的港股,在长假期间走势对A股无疑有借鉴意义。恒生指数在10月2日大跌2.77%,随后4个交易日连续收出阳线,从9月30日的20955点攀升至21493点,累计涨幅2.56%。从新华富时A50中国指数ETF净值变化,更能说明问题。10月2日净值为12.89美元,到10月7日已经升至15.85美元,由于该指数是跟踪的A股股票,因此在A股未交易的背景下出现上涨,这表明有资金看好A股节后表现,并且愿意掏出真金白银。

  三大利空暗泼冷水

  利空一是9月新增贷款数低于预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公开表示,中国的银行在9月份新批出的贷款为3000~4000亿元。该数据低于市场预期,此前一些机构预计作为三季度的“收官月”,在7、8月份萎缩明显的背景下,9月份新批贷款应当“放量”,普遍预计在5000亿元到6000亿元。股市8月份以来的这轮调整,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市场担心信贷收紧,9月份再次低于预期对A股市场多头无疑又是一大考验。

  利空二是欧盟对我国无缝钢管征收最终反倾销税。欧盟部长理事会昨日发布公告,裁定中国出口欧洲的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至39.2%的最终反倾销税。近几个月来,贸易保护主义事件增多,我国作为出口大国必受影响,A股中相关的公司或多或少会有损失,这无疑也算利空因素。

  利空三是一批新股将集中发行。在创业板首批申购“轰炸”后,又一批新股将发行,首先是今日发行的圣农发展和太阳电缆,10月12日又有齐心文具,这三家均属于中小板股。10月13日又有9家创业板集中发行。昨晚又有一批创业板新股公布将发行。显然,新股集中发行短期内会分流场内外的资金。

  A股今日仍可期待

  综合利多因素和利空因素来看,分析人士认为,在节日期间周边市场大涨,以及国内宏观经济继续向好的背景下,A股市场今日走势值得期待。

  特别是港股市场再度逼近了年内的最高点,对于A股市场的信心恢复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随着港股的进一步上涨,AH股溢价率进一步下降,而其中金融股普遍处于负溢价。截至昨日收盘,已经有11家公司的AH股溢价率低于1,其中,鞍钢股份、中国铁建、海螺水泥、工商银行、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溢价率低于0.9(含0.9),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中铁、马钢股份的溢价率低于了1,随着国庆长假期间港股的上涨,可能拉高相关A股股价,导致今日开盘后,A股市场的权重股上涨,推高大盘指数。

  此外,节日期间外盘大涨,而且是美元贬值引起的资源类品种大涨,这些因素必然传导到A股市场,并引发A股相关品种有所表现。

  【操作策略】

  2800点仍是操作分水岭

  操作上,分析人士提醒大家,投资者一定要关注能否重新收复2800点。如果站上2800点,可以适当考虑进场参与,如果是高开低走,或者冲高回落,收盘未能收复2800点,则仍应保持观望。

  从技术面看,截至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5日均线在2797.98点,大盘走势明显受到5日均线压制,如果节后能够一举站上2800点,自然也收复了5日均线,行情将有望企稳反弹;否则,行情仍可能进一步下探。此外,还应该重点关注成交量能否放大,如果依然是维持节前不足1000亿元,甚至不足800亿元的单日成交,后市仍可能继续阴跌。

  作为稳健性的投资者,如果今日开盘后大幅上涨,可以考虑适当减仓,降低仓位,等待市场走稳后,再考虑入市,而激进型投资者则可以适当关注黄金、有色金属、地产股等抗通胀品种,但是仍应该控制仓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