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从"知本"到"资本" 名誉富翁不奢不浪费(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袁隆平:从"知本"到"资本" 名誉富翁不奢不浪费(2)
2009年10月12日 11:47 来源:长江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隆平高科

  转变,从“知本”到“资本”

  袁隆平创造了太多的第一,但有个第一恐怕从来不曾有人想过——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

  截至10月9日,隆平高科收盘价为16.73元,在其上市后,其最高股价达到47元。

  按照隆平高科最高价47元计算,袁隆平持有的400万股的最大市值为1.88亿。更有一份来自某评估机构的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身价超过1000亿元。

  他列举了自己的收入:每月工资6000多元,还有股份分红、稿费、咨询费等“额外收入”,每年总共有30多万元。

  至于股价:“我从来不管这个事。”他的回答简短且干脆。

  说起隆平高科的创立,“刚开始我是坚决不同意的,我又不是生意人!”。他说,今天说袁隆平涨了2分钱,明天说袁隆平跌了2分钱,不好听。

  但后来基于两点,他同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我的理想是让超级稻走出国门。” 于是有外国公司找上门,说他们出钱,占大头,袁隆平觉得划不来。

  “品种是我们的,技术是我们的,人也是我们的,什么都是我们的,凭什么你占大头?”

  其次,1999年袁隆平69岁。“一般到70岁,就不能当首席,科研经费就没有那么多,隆平高科说可以每年给200万的科研经费,我说可以。”

  就这样,有了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袁隆平出任名誉董事长。

  这样从“知本”到“资本”的转变,成为“产学研”结合的范例。

  日前,武汉通过了“15个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指导意见”, 提出院士作为领头人每人带动一个产业发展,成为和袁隆平一样富有的院士。

  让院士带领一个产业的发展,他认为“这个是对的”,因为经济要发展,新兴产业会带来动力。

  名誉富翁

  花钱,不奢侈不浪费

  因为“千亿”身价,他被冠上“名誉富豪”的称呼。

  “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袁隆平抛出他的财富观。

  而发生在袁隆平身上与“钱”有关的事,都被作正面教材宣扬。

  其一是喜欢15元的衬衫。

  曾在出席某论坛时,谈到对金钱的看法,袁隆平曾说: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块钱,但我喜欢的还是昨天穿的那件15块的衬衫,穿着很精神呢。我的表260元,鞋子100多块。要说一点名利思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薄名利,对物质别要求太高。

  其二是去年七月,袁隆平院士被市民发现在2008湖南车展上,为给老伴挑选座驾,有报道称,袁隆平“家里已经有六七辆车了”,欲买第八辆车。

  虽然议论一边倒地表示支持和理解,但袁隆平还是在武汉给予澄清:“没有的事情,就是当时陪着老伴去车市逛逛,不知道为什么被传成那样。”

  心宽地阔

  感悟,做事先做人

  最朴素的道理最珍贵,这点在袁隆平身上体现明显。

  他说:“做事先做人,这是老生常谈,也是我这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他说,他是搞育种的。他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而他认为自己始终是一粒潜伏在农田里的种子。

  在做人上,他对青少年的期望是:公字多一点,私字少一点。

  他现在大量的工作还是在试验田里:“我基本上每天都去,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开始直到收获,都去。这是我的兴趣,也是我的任务。”

  因此,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

  “现在有少数人搞学术腐败,就是名利心、享乐心太重,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到头来害人害己。人还是踏踏实实的好,一个人越是出名就越要谦虚谨慎,越要夹着尾巴做人。”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心宽,地才阔。

  “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在多个场合说过这个梦想。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培育出优良的种子,让它茁壮成长,收获更多稻子,这件事,他做到了极致。

  不管有多少光环,有多少身份。他说,他始终是一粒潜伏在农田里的种子……

  上周,他回到自己梦想起航的地方——武汉四中,参加母校110周年校庆,谈话之间,提及最多的还是愿望——在90岁时,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本报记者 何燕

  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4感动中国颁奖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