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中国模式” 铁矿石何以获“中国特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尴尬的“中国模式” 铁矿石何以获“中国特价”
2009年11月02日 10:38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每年10月召开的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一直被业内人士视为新一轮铁矿石价格谈判前奏的开始。今年也不例外。不过,此次于10月15日至17日在山东青岛如期举行的研讨会,却上演了一出“尴尬”的“小插曲”。

  在第一天的会议上,主持中国铁矿石价格谈判工作的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首度在如此公开场合表态——鉴于目前进口铁矿石市场混乱,迫切需要全面整顿,应在新一轮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寻求建立“中国模式”。

  不过,会场内并没有因此营造出过多激动的氛围。相反,场外的情景似乎更加热闹:数百名铁矿石供需双方代表,各自与客户们交流着,内容并不是中钢协提出的“中国模式”,更多的是来年计划进口铁矿石的数量等等。

  这是中钢协的尴尬,也是数年来中国铁矿石谈判的尴尬。“我们不关注什么模式,最后能拿到什么样的价格才是重点。”河北省唐山市一家钢铁企业负责人给了记者这样的答案。

  的确,正如这位人士所言,谈不谈,怎么谈,谈出的结果有没有用,这些现实的疑问至今无人能解。

  寻求“中国模式”

  “中国应该在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中有所作为。”今年4月份,普氏能源资讯钢铁部门全球总监弗朗西斯·布朗还在坚持游说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钢铁消费国要接受直接反映市场现货价格的指数定价机制。

  不过中国已有了自己的想法。

  在2010年铁矿石价格谈判预热之际,中钢协提出了要坚守的底线。除了已于2008年提出的“结算周期”和“长协矿实现量价互动”外,今年的谈判主基调为“统一价格”。即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铁矿石品位、不同的质量、不同的矿山企业确定一个铁矿石离岸价格,不能再分长期协议矿价和现货矿价,一旦确定,所有跟中国钢铁企业签订协议的供货商都要实行这一个价格。这样可以规范铁矿石市场秩序,避免发生倒卖铁矿石现象。

  “要说到与过去的实质性差别,量价互动、量大价优应该也算一条。这也是作为铁矿石最大进口国中国争取定价话语权的直接体现。”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旧有的谈判规则俨然已经瓦解,延续了40年的铁矿石谈判体系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裂变。“中国不强调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钢企参照中方的价格,也不会盲目跟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企业的价格。”单尚华说。

  一旦铁矿石谈判形成“中国模式”,首先会给中国钢铁行业带来极大的利好。姜谦分析,“中国模式”首先意味着成本的降低,这当中的直接受益者就是在金融危机中遭受极大打击的中国钢铁企业。其次,由于钢铁企业成本降低之后,会把这种效应传导至下游的汽车、基建、房地产等产业,进而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再次,成本降低,必然会增强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对整个全球钢铁产业的格局产生冲击。另外,“中国模式”也会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地位提升的一大表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