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制造业从何处“突围”?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经济观察:中国制造业从何处“突围”?
2009年11月05日 15:47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工业带来何种启示?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制造业机会在哪里?正在此间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上,业内人士试图用三个关键词回答上述问题:实业,低碳经济,“中国智造”。

  回归实业:中国需继续走好工业化道路

  此次金融危机留给世界的教训之一就是: 如果金融业过度乃至失控式发展,将形成虚幻的泡沫,最终危及实体经济。危机让人们看到了金融业的风险和实业的重要性,目前很多国家、甚至以金融业为本的国家都在回归实业。

  在此次工博会的论坛上,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说,“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的机会在于“实业回归”。

  樊纲说,工业化不仅工业发展,更包括农民进城,“不是产值,不是GDP,而是人的就业”。他说,那些看似低端的产业,对于满足人的就业,对于整个中国工业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在工业化初期为大量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就是这些工业和产业”。这样看来,我国工业化的道路还远远没有完成。

  另一方面,新兴工业的发展十分快速,竞争也日趋激烈。一项新兴技术一走出实验室、进入产业化阶段,便会吸引大量资金投入、项目上马,短期内甚至形成过度竞争、产能过剩的局面。金融危机加剧了各国和地区的“产业饥渴”,多元化的新兴产业发展可谓福祸共存。

  对此,樊纲说,除非拥有特殊的发明权和自然垄断,现在世界上再不会有很容易搞的产业。“后金融危机”时代,制造业的发展应更加注重专业化竞争:在长期的专业发展中形成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走到产业的前沿,而不能成天想着“转产”。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