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赤字滚雪球 全球之忧何时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美国财政赤字滚雪球 全球之忧何时解?
2009年11月10日 09:58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美国巨额财政赤字始终像难以遣散的梦魇,盘旋在尚未全面复苏的全球经济上空。

  7个月前,温家宝总理曾对中国外储的安全性公开表示担忧。前日,温总理又表示,希望美国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规模,从而令美元汇率基本持稳,这有利于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复苏。而昨日,日本财务省公布,截至10月底外汇储备为1.057万亿美元,创历史最高位。日本已有议员呼吁对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进行更加积极的管理。

  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梁兆基昨日向本报表示,美国退出的措施,最快明年年中才开始,在此之前将有一段时间没有太大改变。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陈东则于昨日向本报分析认为,消除美国财政赤字带来的问题,需要的是在货币政策退出政策中,各国央行协同作用。

  美国赤字是各国的心头大患

  美国巨额财政赤字带来的系列影响,始终是各国的心头大患。

  在上周为期两天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国承诺继续实施经济刺激计划,而上周五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差于预期,更增强了对美联储不会很快实施退出策略的预期。这令美元本周开盘继续承压。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则在周日表示,希望美国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规模,从而令美元汇率基本持稳,这有利于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复苏。

  温总理这番言论在此时出现,显得颇有深意:奥巴马将于下周正式访问中国。外汇专家预计中美之间将谈论一个是人民币升值,还有一个就是购买美国国债,这是中国所面临的两大问题。7个月前,温总理就曾对中国外储的安全性公开表达了担忧。

  陷入忧虑的国家不止中国一国。日本财务省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日本的外汇储备余额比9月底增加了41.71亿美元,达到1.0568万亿美元,连续4个月增加,并连续3个月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日本财务省认为,造成10月份日本外汇储备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欧元对美元汇率上升,这使欧元资产换算成美元时金额被放大;二是黄金价格上涨,推动外汇储备余额上升。自2004年春天以来,日本一直没有进行过外汇市场的汇率干预操作,外汇储备随着其对所持外国债券的运营而获利、增加。市场人士关注日本政府对外汇储备管理的立场,因有民主党议员呼吁对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进行更加积极的管理。

  事实上,美国眼下处境亦进退两难。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本次G 20会议上表示,“如果我们过早踩刹车,将会削弱经济和金融体系。失业率会上升,更多企业会垮掉,财政赤字将增加,危机造成的最终损失会更大。”

  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美国失业率已经达到10.2%的高位,创下198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面对重重隐忧,奥巴马对外坦言,美国经济重新恢复繁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经济不恢复增长,就业就没有复苏可能。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潘锐教授则认为,奥巴马此番访华可能继续推销美国国债。“如果没有石油美元、亚洲美元的支持,美国将无力继续推行经济刺激。所以,在11月份访华时,奥巴马肯定会提及希望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话题,就像之前希拉里和盖特纳来华时说的一样。”

  “美国在一味地扩大财政赤字,被其他国家理解为不是很负责任的做法,担心美国把国家货币化,从而带来其他国家外汇资产的不安全性(图4)。”陈东昨日向本报表示,以中国为例,由于中国和美元挂钩,随其一起贬值,这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各方面问题。

  同是扩大赤字,奥巴马不同于里根

  事实上,美国眼下所施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并非没有前例。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成功地实行了以减税为中心的扩张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其间虽然一度使财政赤字扩大到占G D P的6%以上,但由于在短期紧缩的货币政策、可控的通胀使实际利率较高,从而稳定国内居民的储蓄;同时经济增长推升了美元升值。美国政府亦通过结构调整控制、缩减赤字规模,保持了财政赤字的可维持性,这保证了海外资金的持续流入,也提高了国债的海外吸引力,使得国债融资比较顺利。

  但与里根时期相比,眼下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30年后,次贷危机使得奥巴马的财政扩张所引发的赤字,我们认为与里根政府所处环境不同,资金使用的短期性、美元投资收益的未来不确定性使得财政融资在今后一段时间面临挑战。”陈东表示。

  陈东认为,奥巴马的财政扩张与30年前不同的是,其推出旨在救急,而未必在长期中推动经济增长。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