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热力:去年赔钱今年不降价 煤热价格没法联动(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郑州热力:去年赔钱今年不降价 煤热价格没法联动(2)
2009年11月17日 10:03 来源:大河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孙晓泉:庭院管网和室内管网,都是开发商配套建设的,有了问题,最好是让物业公司处理;只要是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绝对不会不管。对于没有物业公司的小区来说,有问题了可以拨打我们的24小时热线(0371)68890222,我们都会处理。

  ▲▲关于二次交换站

  全市500多个站需分批代管,如今接了22个

  记者:二次运行费、二次交换站维护费、二次交换站改造费、二次交换站电费……这些名目繁多的收费,让居民苦不堪言。去年,暖气费价格调整时,政府出台了热力部门分批接管二次交换站的措施,现在执行情况如何?

  孙晓泉:这确实是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去年说过要分批接管,但有前提:一是二次交换站合格,符合正常运行要求;二是移交的是管理权而不是产权,产权还属于全体业主。

  去年,我们选择了中石化家属院、龙鑫苑小区、鑫苑名家社区作为试点,进行了代管;今年又增加了省总工会干校家属院、黄河水利勘测设计院家属院和正弘置业三个试点,另外16个交换站也在接管之中。全市500多个二次交换站,我们都接过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

  ▲▲关于供暖合同

  代管交换站的小区,都和居民签了一对一合同

  记者:今年收费期间,很多居民反映,小区让缴物业费,不缴物业费就不收暖气费,大家对这种捆绑收费的方式深恶痛绝。用户认为,热力公司每年委托物业公司代收费,并和物业公司签订供暖合同,为什么就不能和居民签订供暖合同呢?

  孙晓泉: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去年开始,我们就逐步接管二次交换站,凡是我们代管二次交换站的小区,都和居民签订了一对一的合同。

  ▲▲关于收费方式

  改变提前收费,基本不可能

  记者:多位市民曾向今报反映,水费、电费、天然气费都可以先用后缴费,为什么暖气费非要提前收取呢?

  孙晓泉:目前,郑州不少小区也需要提前购买水、气,插卡才能用,这和暖气差不多,也是提前付费。暖气的性质和水、天然气不一样,它们可以储存,而暖气不可以。如果我们不提前收费,就不知道当年的供暖面积,不知道当年的总供暖面积,就无法向热电厂购买热源,对于自供热的枣庄供热分公司来说,就无法统计购买原煤的数量。如果等到供暖结束时再收费,有人会说他本来不想用,可我们主动送上了,坚持不给钱。不给水费、电费、燃气费,如果一中断就无法生活,而中断热力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生活。

  记者:一直都要提前收费吗?

  孙晓泉:随着分户计量的实施,将来肯定有多种缴费方式,比如居民可以直接向银行缴费。

  ▲▲关于突然停热

  短信通知用户,争取明年实现

  记者:每年供热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热电厂停电或者出事故,导致热源中断造成大面积不热。这个时候,市民着急了,拨打你们的24小时服务热线,也打不通,怨气很大。

  孙晓泉:其实,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我们都会第一时间通知媒体,让媒体及时发布消息。这么多年了,我们一直都在这样做。记者: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不能通过手机短信,直接把信息发给用户?

  孙晓泉:这个建议很好。今年,我们会就这一建议进行详细的商讨,和移动公司展开合作,争取明年把读者的建议变成现实。

  ▲▲关于煤热价格联动

  去年赔了本,今冬没法实施

  记者:去年供热价格调整时,当时的理由之一就是煤炭价格涨幅太大,公司亏损,在去年举行的听证会上,决定此后实行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如今,不少市民反映,今年煤炭价格降了,暖气价格也该降。

  孙晓泉:需要说明的是,去年,热力公司亏损很严重,暖气价格调整后,只弥补了我们亏损额的76%,也就是说,其实去年的涨价根本就没有涨到位。再说,今年热力用煤均为山西长治的优质煤炭,每吨在700元左右,价格跟去年差不多,降幅很小。另外,最近汽油价格上涨,运输煤炭的成本再次增加,我想,这些都是今年无法实行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基本原因。

  热力公司是公用事业,公用事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只能是保本微利。如果企业盈利了,把价格降下去,还利于民,这也是应该的。(东方今报 梁新慧 赵媛 靳涛)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