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拜的浙商们:总得挺住 贸易还是块宝地(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在迪拜的浙商们:总得挺住 贸易还是块宝地(2)
2009年11月29日 09:38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贸易布点成本更低了

  Jebel Ali自由区管理局是“迪拜世界”直属机构,而杭州思诺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是Jebel Ali自由区管理局的中国地区官方机构,负责中国地区的招商。

  “主要是房地产公司Nakheel的债务问题,自由港影响不大,上个月,我们还帮正泰等几家公司在自由港注册了公司。”分管这块业务的卢群峰告诉记者,自由港相当于我们国家的保税区,有很多优惠政策,又有港口优势,是贸易的中转黄金要地,目前全世界有6000多家企业入驻,世界500强企业也有160多家,经过他们到自由港注册公司的企业今年数量不少,比往年都多。

  “迪拜是阿联酋的贸易中心,又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港,这个地位是慢慢积累起来的,有其先天优势,不可能一日俱毁,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贸易这块受到的影响不会太大。”

  杭州思诺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刘军说,迪拜除了5%的进出口税,没有其他税收,因此很多产品甚至比在生产国买还便宜,如今租房子也比以前便宜了20%,房子更是下降了40%左右,贸易成本比以前更低,浙江做贸易的特别多,据他了解,只要已经有稳定客户的,目前都没有撤,“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该撤的早就撤了”。

  躲不是应对危机的办法

  都说在迪拜做地产的人遭遇了不同程度损失,迪拜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接到记者电话时却很平静,他说:“做市场总有高低起伏,没什么可担忧的。”

  陈志远1998年首次到迪拜经商,当时华人还没有自己的市场,大部分人没有长期发展的想法。他经过调研,决定在当地建立第一个中国市场——中国商品城。

  “外国人在当地经营市场,可想而知会很困难,这样的波折我们经历多了。虽然这是第一次碰到国家债务危机,我们的心态都很好。”

  陈志远还跟记者分享了自己在迪拜的失败经历。他起初做皮鞋、服装、汽配贸易时,曾经因为遭遇恶性竞争欠了很多钱。他回到国内把自己原来的家底卖掉,重新回到迪拜闯荡。对他来说,那块传奇的土地已经成为生命里难以割舍的一部分。他的第二个市场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中国志远鞋城。

  这段时间,他经常以乐观的态度劝别人:“房子买了就算了,以后价格会涨回去的;贸易影响不大,以后会更好的……”

  据陈志远介绍,目前在迪拜经商、务工的华人有10多万;经商的浙江人占比较多,光是温州人就有一万多,此外还有义乌、台州等地商人。

  “迪拜是我们的主要市场,10年来,我们发现,在迪拜中国商品总是低端的,不管是生产消费品的民营企业,还是中字开头的大型单位,或许这轮洗牌也是中国企业重新改变形象的机会。”刘军说。(张妍婷 钟慧丽)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