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全球经济复苏六大悬疑(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半月谈》:全球经济复苏六大悬疑(2)
2009年12月11日 13: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投资:整体低水平反弹

  金融危机使连续4年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长势头在2008年出现逆转,2009年降幅更为明显。发达经济体的FDI流量显著减少和跨国并购的冷清是造成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

  考虑到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都已显现出停止下滑并逐步回暖的势头,2010年FDI开始温和复苏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中国和印度等经济状况较好国家,新能源、生物制药等具有长期增长前景的行业以及一些需求稳定的服务业将受到未来外国直接投资者的青睐。

  但是,危机中跨国公司的利润大幅缩减,主要发达经济体银行系统仍在收缩,金融部门可能尚存未披露的巨大亏损,全球范围内金融监管将会加强,欧洲和美国等产能利用率处于低水平,缺乏IT业这样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兴主导产业,世界经济未来增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将严重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动力和投资能力。

  当然,低水平反弹中也不乏投资亮点。全球气候变暖使跨国公司纷纷开始加大对环保领域的投资。11月18日,在南昌举行的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上,宝洁、壳牌、西门子等知名跨国公司纷纷表示已经开始行动,希望第一时间打开中国低碳领域的市场。

  金融:市场基础极其脆弱

  11月25日,迪拜当局对外宣布,受巨额债务困扰,“迪拜世界”将重组,公司所欠近600亿美元债务将至少延期6个月偿还,包括“迪拜世界”下属地产巨头纳西勒公司即将于12月到期的35亿美元债券。消息传出,欧洲、亚洲和美国股市随即全线大幅下挫。市场人士甚至担心迪拜世界沦为又一个雷曼兄弟公司,引爆新一轮全球信贷危机。

  2009年,在多方联合干预下,随着实体经济状况有所改善,系统性风险显著下降,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基本稳定。但是,与实体经济类似,金融市场正常化过程仍然处于萌芽状态,基础极其脆弱。“迪拜世界”事件正是全球金融市场脆弱的表现。潜在的问题还包括:美国问题银行的数量还在增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各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并没有充分传导至实体经济部门,反而带来了金融风险向财政当局转移以及财政刺激措施加重政府融资负担等新问题。

  除了全球范围内金融市场的正常化,金融领域国际规则体系的改革也在进展中。总体而言,金融领域国际规则体系改革在逐步推进,全球金融监管也在不断加强,美元避风港作用降低、币值呈贬值趋势,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但是,IMF份额改革并未改变美欧的主导地位。IMF创设的特别提款权(SDR)要真正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还需要很多苛刻条件。即使要实现较之更容易的国际储备货币多极化,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初级产品:价格暴涨不易出现

  经历快速大幅下降之后,2009年第二、三季度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全面回升,这种回升带有恢复性成分。在产能大量闲置、增加商业支出风险大的情况下,相对过剩的流动性更有可能进入石油、金属等初级产品市场,推动价格上涨,甚至形成泡沫。

  但是鉴于全球经济目前尚处于反弹、而不是周期性复苏阶段,2010年大多数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涨幅有限。处于高位的库存,美元币值的反弹,以及美欧将要出台的限制大宗商品期货投机炒作的监管立法都会降低暴涨的可能性。由于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价格变动带来的长短期利益分配以及替代能源开发与使用等问题上的力量纠合与相互博弈,2010年国际石油价格将在70美元~100美元的范围内波动。

  通过对增长、就业、贸易、投资、金融、初级产品等六个领域的分析,可以发现,断言世界经济全面摆脱衰退、进入周期性复苏为时尚早。相对于IMF的预期——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3.1%,2011~2014年平均增长4.4%,我们的估计较为保守一些:尽管存在着出现第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但2010年全球经济实现2%~3%增长的概率可能更大一些。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国家间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化,引起了世人对美元本位制下储备货币发行缺乏约束的质疑,激发了国际社会对现有世界经济秩序的反思,也促使了人类对现有发展模式可持续性与合理性的探究。当2009年因全球经济负增长而被历史所铭记时,2010年则可能将以另一种方式被载入史册,即全球经济及金融体系深刻变革的起始年。(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张宇燕 田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