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股市的众生相:四个散户的幸福和失意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2009股市的众生相:四个散户的幸福和失意 (2)
2009年12月29日 13:3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颗粒无收高手炒成反向指标

  人物介绍主角:黄峰(化名)职业:退休职员股龄:10年每经记者 李文艺

  人们说炒股是门后悔的艺术,不过,炒了10年股票的黄峰直到今年才真正尝到后悔的滋味。尽管2008年他全身而退,但2009年几乎踏空的操作却让他整整一年眼睁睁看着股指翻倍而无能为力,这也让他去年逃顶时的自得全然不见。

  采访中,黄峰对周围朋友送上的“炒股高人”这个称呼感觉非常不好意思,一直重复说“今年可惜了”这句话。的确,今年他的战绩几乎是颗粒无收。

  一战成名的2008

  黄峰的故事还得从去年说起。2008年1月21日,大盘暴跌5%以上,在一天中连续跌破了5000、4900两个整数关口。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本来期待大盘能够结束调整反弹超过5100点的高位,但是那个样子的走势,让我几乎是在一瞬间改变了预期,突然就有了恐慌的感觉。因为当时手头上有4只票,仓位比较重,持有最多的是华盛达,现在已经改名叫刚泰控股了,这只票当天跌幅超过8%,我想那就全部卖掉吧。”黄峰说,选择1月21日清仓除了恐慌产生的退却念头,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计划春节时全家去旅游过年,一直想找机会抽点资金出来。

  清完仓,黄峰就一直按兵不动,直到过完春节,他才终于按捺不住,靠自己的短线技巧前后做了五六次快进快出的短线交易,但效果都不怎么好。他说在那样的行情下,短线操作起来胆量特别小,也不敢动用太多资金,后来就干脆放弃了,享受了大半年的退休生活。就是这种心理,让黄峰竟然躲过了A股历史上最大的一波熊市。

  “我每天就看看报纸,喝喝茶,有机会再晒晒太阳。”黄峰说,因为一些朋友还被套在股市里,看着他的悠闲生活都很羡慕,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被周围几个要好的朋友看成是炒股高手。

  短炒10多只票获利15%

  今年4月份,当大盘股指已经从1600多点上涨到2500点左右时,黄峰解除了对股市的警惕,天天看盘又成了每日的工作。一天,女儿突然告诉他,一直被套的那只票通过不断补仓已收复了40%的损失,他有些触动了。到4月底,市场出现了震荡,虽然不算是多么像样的调整,他还是按捺不住,终于入市。

  打开黄峰的账户记录,今年上半年的交易还真是 “壮观”:4月30日,17.5元买入华鲁恒升,5月5日开盘以17.9元卖出;当天24.3元追入片仔癀,5月21日,眼看片仔癀盘整了几天没反应,黄峰忍不住以22.9元的价格割肉,但就在其卖出后,该股当天就开始拉升,短期内上涨到26元;同期以33元追高买入的扬农化工,倒是在以35元价格卖出后获利2元;6月5日,大胆追高凤竹纺织,第二个交易日该股涨停,黄峰吃了个10%的短差,这笔交易也成为他2009年最漂亮的操作。

  7月,当大盘进入3000点之前,黄峰已来来回回交易了10多只票,总体差不多有15%的利润。3000点后,他又进入休息状态。“我觉得3000点对市场是强阻力位,迈过去的难度很大,先观望观望再说。”可当7月20日大盘站上3200点时,黄峰对自己之前的判断又产生怀疑了。踏空一个月,那种滋味比亏钱还难受。黄峰把心一横,将风险意识暂抛一边,今年第二次入场了。

  颗粒无收的2009

  结果可想而知,在8月市场大幅调整中,黄峰不仅将辛苦短炒斩获的15%利润吐出,还略亏10%。

  “国庆期间,我仔细研究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认为市场里的机会其实有很多,但我都给错过了,主要原因就是对大趋势没有把握好,没想到经济复苏得这么快。”十一黄金周之后,黄峰先后买入了国栋建设、太工天成、青山纸业等表现都不错的票,但仍没有把握好机会,要么是小有利润就出货,要么是在这些票大涨前卖出。特别是青山纸业,黄峰说他女儿听了自己的推荐后,也跟着买了一点。后来女儿调侃说,“老爸你把青山纸业卖了嘛,只要你一卖股票肯定会大涨。”于是他真的就卖了,而这只票也真的大涨了,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小赚一笔。

  忙碌了一年,黄峰2009年的收益基本持平,而他炒股不过两年的女儿已经收回了大部分损失。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