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款QDII产品 渣打拉丁美洲最高涨140%(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257款QDII产品 渣打拉丁美洲最高涨140%(2)
2010年01月04日 15:38 来源:理财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这个排名来看,进入近10个月净值涨幅前20的QDII中有很多投资于新兴四国基金、印度基金、亚洲增长基金等新兴国家概念基金相关的理财产品。“这主要得益于全球各国经济在2009年开始稳固或者复苏,资本市场出现上扬,而新兴市场等国家股票涨幅更是居前,从而带动了这部分理财产品的净值回升。”该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从整个排名来看,在257款净值增幅最后20的理财产品主要由中资行发行,包括北京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均有产品位列其中。这部分理财产品虽然净值增幅较小甚至下降,但多数理财产品亏损幅度较小,最大亏损幅度都不到30%。此外,排名后20的理财产品操作策略相对保守,多数理财产品投资于债券基金或者为结构性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光大银行同享一号美元产品和人民币产品,其净值不升反而出现小幅度下降。根据产品说明书,该系列产品于2007年4月3日发行,借助美国摩根大银行提供的通道,以结构化票据为载体,通过建立境外投资组合的形式投资于境外基金市场。该产品的回报与境外动态投资组合的表现相联结,采用CPPI(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动态调整策略进行管理,严格依照规则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投资部位,确保到期境外美元投资本金安全。

  然而,在2009年市场向好的形势下,该产品的净值并没有出现增幅,而是小幅震荡下行。同享一号人民币产品2009年1月31日净值为1.0032,2月27日净值为0.9985,而11月24日为0.9634,其间最低为0.9447;同享一号美元产品表现类似。这两款产品成为仅有的净值下降的两款QDII产品。

  2010年仍看好新兴市场

  上述分析人士还指出,虽然多数QDII产品的净收益仍然为负,但是在产品净值不断上升和全球经济逐渐恢复的趋势下,2010年的QDII产品或将“风云再起”。

  继易方达、招商两家基金公司从外管局获得共计15亿美元的外汇额度后,去年12月28日,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行首款信托QDII产品,成为信托公司获得QDII资格两年半以来的首款QDII产品,QDII再开一通道意味着国内对全球经济的良好预期。

  而对于借助QDII产品投资于海外增加资产配置的银行客户来说,海外哪些市场将成为投资热点?

  瑞银证券发布的《全球资产配置———2010年展望》中指出:2010年市场波动性可能加剧。但对于2010年,仍决定调高对股票、信贷、大宗商品及房地产的配置权重。报告中提出调整后的资产配置建议为:加大对全球股票及高收益公司债的超配力度,将房地产投资信托及“软商品”从标配调高至超配,将公债及通胀保值债券配置建议下调为低配。维持对现金的大幅低配建议。

  瑞银也认为,2010年股票将跑赢债券,但股市涨幅可能要明显小于2009年。债券相对落后的表现也将反映不断攀升的收益率(因投资者预计政策利率将升高)。周期性大宗商品、尤其是黄金不大可能重现其在2009年的辉煌,投资者将转战农产品。

  在全球股市范围内,欧洲股市目前看来处于合理估值水平(相对于美国股市),因此我们下调对欧股的配置。鉴于新兴市场的股东权益回报率持续较高、估值折让温和且其他地区鲜有增长机遇,因此新兴市场料将继续领跑。

  瑞银证券的展望报告预计,在2010年及以后新兴经济体将引领全球增长,而(非商品生产国)发达经济体仍面临增长挑战。中国、印度及巴西等较大新兴经济体几乎没有任何内部或外部的资产负债表限制。这些特性将继续推动新兴市场股市取得亮丽表现,较发达市场的估值溢价可望进一步扩大。受惠于新兴市场增长的发达市场股市板块及个股也应有较好表现。“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新兴市场仍然是2010年投资的热点地区。”银河证券分析师刘志晶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美国的就业是一个大问题,消费起不来,经济恢复是肯定的,但不会有太高的增长。”

  刘志晶认为,金融危机对于新兴市场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机会,可以促进这些地区的产业改造和升级,因此2010年的新兴市场会有比较稳定的增长,经济形势比较乐观。

  刘志晶还提醒投资者,从目前QDII产品收益较好的情况来看,投资于新兴市场占很大部分,而对于2010年仍不明确的全球经济形势,金融机构都会比较谨慎,因此仍然看好新兴市场,比如亚太地区,尤其是香港市场。(张融阳滑明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