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小摊到“中国味道” 新义乌人十年成就“义乌梦”(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从街头小摊到“中国味道” 新义乌人十年成就“义乌梦”(3)
2010年01月22日 11: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回家后,陈号玲借钱租了仓库,打给对方30万,竟然收到了100多万元的货物。“他肯定是很信任我,觉得我老实彻底了,不然不敢把这么多钱的货物一次性发给我。”而一年不到的时间,陈洪见和陈号玲卖力推销,这批货物卖了1000多万。

  从包装红糖到打造“中国味道”

  然而,站在市场的最前端,陈洪见和陈号玲感觉食品销售有下滑趋势,而品牌产品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1999年10月,属于陈洪见和陈号玲自己品牌——洪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正式诞生。

  “义乌的红糖声名远扬,很多外地人都要到这边进货,我们起初就包装300克的小红糖。”而这一举动却拉动了一方经济,“起初到义亭镇以8毛钱一斤的价格收购,当时真正吃红糖的人已经比较少了,红糖滞销,村民家里的红糖都长了毛,我们去收购是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市农办称赞我们是惠农工程,真正的农业龙头企业。”

  但是,小小的红糖销售市场有限,做不了“大文章”。联想到很多人有喝姜汤的习惯,陈号玲尝试开发延伸产品。“咨询了很多专家后,决定叫洪太姜汤。但是认知品牌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有些担心。”然而,2002年12月的浙江省农博会上,洪太姜汤一炮打响,“首战告捷”让陈洪见夫妇信心大增。

  “陈洪见当时既当老板又当销售员,很不容易。刚开始我们看中了东北市场,投放了很多广告,效果不错。但是后来,这些客户慕名跑到义乌来找产品时,我们当地人却不知道洪太的产品。”2004年,两人调转“枪头”,对准了浙江市场,把产品打入了各大商场。接受两年的市场洗礼后,洪太姜汤系列产品铺开了。

  而近些年,国内糖业受国际市场冲击,糖价不稳定,挫伤了糖农种植糖蔗的积极性。为了保护糖农的利益,洪太公司承诺以“保底价”收购红糖。“碰到困难户,我们肯定以最高的价格收购。”陈号玲回忆,前几年有个糖农,自己是个残疾人,丈夫得了气管炎,儿子又有白血病,生活非常艰难,“每次我去收购红糖,都会给她几百块钱,然后以最高价收购。”而对方为了感谢陈号玲,大老远的挤公交车,把一只养了四、五年的鸭子送给到她手上。虽然陈号玲没有收下那只鸭子,但那份温情回想起来仍旧让她感动。

  走街串巷的鸡毛换糖造就了义乌市场今日的繁荣,随着产业做大后,陈号玲想到要做文化“文章”。“紧贴义乌的历史,2006年我们尝试开发了姜糖,一推出就受到市场的追捧。后来考虑到义乌这边老外比较多,2007年又开发了适合他们口味的软姜糖。”

  2008年,经过前期的铺垫和积累,几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要迎来收获的季节,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企业发展顿时“冷却”了下来。

  “我们的产品属于高消费品,不是生活必需品。金融危机以来,市场萎缩比较明显,以前购买的大客户,订单明显减少。”而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下,陈号玲也看到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硬伤”,“发展步子太快,前期投入太多,一个产品没站稳脚,就想着开发新的产品,摊子铺得太大了。”

  不过,尽管如此,对于公司的主业陈号玲仍旧信心满满。“危机之下,绝大部分企业发展都面临挑战。健康饮品是我们今后一个主打方向,比如新开发的‘洪太太’浓缩饮品和‘莱特’口服液,就是一大延伸产品。健康是21世纪的一大主题,我们看好公司的市场前景。”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