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方式打理年终奖 基金配置“多组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四种方式打理年终奖 基金配置“多组合”
2010年02月01日 10:12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年关将至,一年一度的年终奖金已经落进腰包了,金额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如何打理这部分“闲钱”成为时下上班族热议的话题。如何打理才能让自己落袋的红包再增加些,为此本报记者走访了一些银行理财师,根据不同类型的投资标的为大家提供规划年终奖理财的思路。

  银行理财“多选择”

  工行金融理财师建议,如果对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不熟悉,自己对资本市场又无暇研究,还是首选最传统的理财方式——储蓄,来保值年终奖。“近日央行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将升息的‘传说’也甚嚣尘上,虽然以目前的利率而言,利息只是小利头,但省事也安全。”

  不过她也坦言,若是对储蓄所带来的低回报“心有不甘”,银行发行的保本理财产品也是投资者的一个选择。一般情况下,保本型理财产品会比定期存款利率高出0.9~2个百分点。然而,相对高的回报也伴随着相对高的风险。虽说是保本型,它对本金的保证也是有期限的。若是提前赎回,在市场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则有损失本金的可能。而且,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保本也只是对本金而言,并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承诺的保本比例也可以低于本金,如只保证本金的95%。

  中国银行理财师介绍,一般来讲,银行系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会根据本金与收益是否有保证,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三类,起点一般为人民币5万元。

  基金配置“多组合”

  由于银行理财产品一般起点在5万元,而一般单位年终奖达不到这个数,因此,除了保险外,基金也成了年终奖的重要理财方式。

  建行财富中心金融理财师认为,每个人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样,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一次性投资风险大,不如分期分批“养基”,如分6个月、3个月定投,能起到平摊风险的效果,因此他建议刚入门的投资者从基金定投开始。

  对于有投资者提出的“股市如此振荡不止,还敢不敢养基”的问题,他表示,机会永远是跌出来的,市场估值的基础以及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使得股市下行空间有限,“20%的调整幅度将大致形成新的市场底部,而这个底部暂时难以打穿。只要经济趋势方向不发生变化,2700点将成为此轮行情的底部,因此,2900点~2950点短期内很难跌破,年报以及一季报行情或许就此展开”。

  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经理表示,年终奖较多的人可以做一个基金投资组合,这样既可以更好地降低投资风险,又能够保证预期的收益。例如:建议合理配置不同基金种类的比例,股票型基金占总投资额的20%,债券型基金可占到总投资额的50%,再拿出10%选择其他类型基金如货币型等,剩下的20%资金可以根据自己偏好来选择投资项目,如黄金、外汇、收藏等。

  保险建立“多账户”

  工商银行金融分析师介绍,年终奖是全年工作收入的额外结余,主要适合购买大件商品、投资家庭理财项目等用途。如果选择保险,适合选择分红型的储蓄类产品,既有保底收益,又能分享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即分红。

  此类产品通常具有保险保障功能,在投资理财的同时,相当于多了一个家庭收入保障账户,保证家庭经济支柱遭遇不测时,家庭财务仍然安全,同时在费用方面不应该超过总结余的30%最为理想。

  工行金融理财师表示,今年的分红险产品多数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不仅返还周期缩短,红利也有所提升。

  据了解,分红险产品一般投资于与利率相关的产品,如债券、银行协议存款、大型基建项目等,投资风格较为稳健,通胀预期下,一旦加息,债券收益走高,将提高分红险的投资回报。“其中,短期分红险相当于5年定期存款,在流动性上更灵活些,但从收益率的角度考虑,长期分红险的收益要优于短期产品”。

  贵金属投资“多方式”

  兴业银行理财经理介绍,在通胀预期下,黄金一直被认为是保值增值的有效工具。就个人投资而言,投资者可以选择的方式有:上海黄金交易所提供实物黄金、黄金保证金和白银保证金等交易合约。

  在贵金属投资方面,投资者首先应了解投资风险,了解自己的风险属性,进而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对于低风险投资者,可以用年终奖购买Au100g合约,并且可以使用基金定投的投资理念每年进行投资。

  2009年黄金价格一路冲高,直至年底才有所回落,目前仍在1000美元以上的高位,而通胀仍有预期。业内人士认为一季度以前,金价将维持易涨难跌的格局。交行金融理财师认为,目前黄金价格仍处于持续上涨阶段,年终奖投资贵金属也是不错的选择,既可以抵抗通货膨胀,又能升值获利。

  中国金币特许零售商的工作人员分析说,投资纪念题材的黄金,一定要找正规的经销商或代理商,同时相关的证明文书也是必不可少的。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