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融资融券3月推出 不允许“裸卖空”(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证监会:融资融券3月推出 不允许“裸卖空”(4)
2010年02月25日 01:34 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按照目前的管理办法,以融资买入股票为例,假设:客户拥有资金100万元;融资保证金比例为0.5。那么客户可以先普通买入股票100万元,再将普通买入的股票作为担保物向证券公司融资买入股票

  那么客户可以融资买入多少股票呢, 按照这个计算公式:融资买入金额=保证金/融资保证金比例=担保物市值×折算率/融资保证金比例

  那么客户就可以融资买入140万元( 100×0.7/0.5),也就是说客户这100万元总共可以买入240万元的股票。如果这只股票价格下跌10%,则投资者亏损24万元( 40×10%),是普通交易亏损的2.4倍。不过,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则,融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股票折算率最高不超过70%,实际操作中,投资亏损放大倍数和这个例子相比稍低。

  在股市上杀伐征战多年的邱立原如今已经是三湘很有影响力的一位职业投资人,而失败过一次的经历让他对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充满了期待。

  很多投资者对融资融券都充满期待,同样对融资融券充满期待的还有各大券商,在中国证监会会发布《关于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的知道意见》后,一场融资融券试点资格的争夺大战正在国内各大券商之间悄然展开。

  这场争夺背后是一个怎样巨大的市场和利益?我们先来看一家正在积极准备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

  据初步测算,试点期间,融资融券将为证券行业带来新增佣金收入与利息收入估计为45-90亿元,相当于2009年全行业的2.2%-4.4%。而从国外已经开展融资融券的市场来看,融资融券的发展潜力巨大,美国融资融券规模平均是券商净资产的2.27倍。因此,哪家券商将首先获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也倍受关注。光大证券是连续三次参与交易所全网测试的11家券商之一,首批开展业务的券商就是从这11家中产生。记者来到了光大证券北京月坛北街营业部,了解他们工作的进展情况。

  进入光大证券北京月坛北街营业部,记者注意到,在宣传栏上,有关融资融券的业务介绍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宣传内容。主管仿真交易测试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月1日开始,公司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测试阶段,仿真交易测试。公司总部每天把上交所安排的测试项目份配到参与融资融券的营业部,工作人员在开盘后按照正式交易逐笔报单测试,当天收市后,把结算数据反馈给公司总部核对。

  公司总经理王文义告诉记者,除监管层明确规定的标准外,投资者应符合的条件是:普通证券账户开户满18个月,证券账户资产总值在50万元以上,开户手续规范齐备;金融总资产在100万元以上;普通账户最近6个月内交易5笔以上;机构投资者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具有一定的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力,无重大违约记录。在光大证券公司,有19家具备了这种客户资源的营业部开展了测试。

  记者:“您感觉这个测试还需要多长时间,从技术上来说你们就能准备好了?”

  王总:“从现在交易系统来看,因为两个交易所规定的不一样,好像是上交所应该是在2月十几号就结束测试了,交易仿真测试,深交所大概3月份也结束这块仿真测试,结束完以后,那肯定是交易所和我们能够测试的券商已经达成了一个全面的一个很正常的运行态势才能结束。”

  融资融券业务除了可以为券商带来数量不菲的佣金收入和息差收益外,还可以衍生出很多产品创新机会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胡一帆女士认为,随着业务逐步成熟,融资融券会成为非常普遍的金融工具。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以后可能会发生很多就是衍生市场,比如说OTc market就是说交易就是关闭之后的交易市场,或者跟股票相关的衍生工具,这个都需要有融资融券这个买空机制的前提。并且我们也觉得这个融资融券产生之后实际上它的这个可以使这个可能它今后占到的整个市场的交易量份额会非常大。 比如说举个例子现在日本的话在过年的10年当中融资融券大概占市场的份额就占到差不多10%到20%,然后如果台湾这个比例就更高了,差不多占到市场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我们也预测就是说这是市场这个发育成熟的必经之路。

  但是,胡一帆也同时指出,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如果控制不力,将有可能推动市场泡沫的形成,而在经济出现衰退、市场萧条的情况下,又有可能增大市场波动,甚至引发危机。 美国证券市场出现过的几次大崩溃与融资融券业务的疯狂紧密相关。比如1929年 美国证券市场的大崩溃。引发了股市恐慌性抛售。

  2000年纳斯达克崩溃再次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其中跟融资融券业务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根据统计,美国投资者在1999年底已经通过证券公司借入2285亿美元,并购买了股票,比上年增加62%。而1990年这个数只有350亿美元。到了2000年4月,美股融资债务高达2500亿美元。2000年3月10日纳指达到了迄今为止的历史最高点5132点,随之而来的却悲剧重演,股指一路狂泻, 跌到近年最低点1108点, 直到2005年纳指才重返2000点以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祸起美国,而在当时的股市下跌风潮中,对冲基金和其他大型投资者的做空,加剧了美国股市的震荡,随后, 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家过纷纷出台各种限制股市做空的规定。从中不难看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对于监管者水平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证监会融资融券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聂庆平认为,中国的融资融券的制度设计,借鉴了多个国家的经验:首先,中国的融资融券制度不允许“裸卖空”。其次,中国的标的证券只限于大盘蓝筹股。第三,中国的融资融券制度采用集中模式。第四,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都有一套严格的风险控制指标和风险控制措施。因此,这种风险不会在中国发生。

    记者 我想如果在将来转融通都实现的情况下,当股市飙升非常高的时候, 存不存在在失控的一种可能?

  聂庆平:“应该不会,它这个和我们现在的融券也有一点细微的差别,它那个是什么?我们通常叫裸卖空。也就是说投资者,投机者可以再不持有这个股票或者说没有借到这个股票的情况下,他可以发现这个市场一定会大跌他提前进行抛空来做,但这种情况在我们目前所设计的,我们国家的证券交易制度下是不容许的, 因为我们的交易体系要求什么,要求你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投机者你必须要先借到股票或者是先买到股票你才能把它卖出去,所以这个在中国就不存在裸卖空的情形。 按照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所规定的情况,我们是国家实行集中式的这种融资融券模式,那么也就说金融监管部门在这方面可以事先通过交易所,通过登记结算程序,我们可以每天统计和监测市场上的融资融券的交易规模。那么这种交易规模,这样就可以对市场,如果说市场出现疯狂的情况下,至少我们是能够看得见能够摸得着, 我们说这个体制应该是充分借鉴了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欧美国家不同的这种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和利弊关系来设计的。”

  但是,市场目前存在的更为普遍疑虑是,对于中国的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来说,国内股市依然因为炒作操纵而产生各种利益侵害的事实,而每当新的制度推出,会在前期给一些大资金造成从中渔利的巨大机会。那么在融资融券推出后,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进行掠夺会不会更为便利,从而获得更大的暴利。

  胡一帆:“理论上来说我的答案是,是。因为确实融资融券引入之后庄家可以如果庄家和券商就是相互勾结在一起的话,确实就是为这个就是说创造这种股价的上升,按照他的需要让股价的变动成为更大的可能性。无论是监管的这个具体法规还有更高一层的就是说可能需要一个就是统一的监管机构,就是把这个所有的债券市场、银行业、还有证券市场可能都需要统一的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有一个监管。那么,对于这个问题,监管层又是如何考虑的呢。

  记者:“在目前对一些强势的利益主体还有一些大的资金力量的这种监管效率和机制还有待于完善的情况下,那么一些大的资金力量是可以通过短线的来操纵个股而获利的,那么融资融券推出以后,是不是在客观上给这样一些资金其实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我们怎么来防范?”

  聂庆平:“我想从,就是从证券公司的这个借贷制度上面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对于融资融券的规模的量对单一客户的融资融券量,对单一客户的融资融券量有详细的风险控制的规定和管理。同样在交易所我们对于股票成交的情况也有相应的监控的措施,对于融资融券的参与某一支股票的量也有一些风险的比例控制,如果超出这个比例控制就要进行的风险提示甚至停牌和暂停交易这样一些措施,那么就从这一套制度上我们建立了对融资融券参与到,有可能如果是被投机者或者投资者市场操纵者来利用融资融券,应该说都置于一套监管的制度之下的,当然还有刚才说的我还没有补充的就是还有一些证券的稽查和管理工作也能够对这个融资融券的业务,包括它比较公正、合理正确的使用能够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

  记者:“推出融资融券业务是为了中国证券市场中的资本市场更完善更长远的发展,那么大家都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分享到自己该有的利益,那么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这样的一个利益的角度,那是不是对信息的公开透明的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聂庆平:“是的,也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从融资融券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来讲,我们始终把它认为是重中之重的一个业务,我们主要是从制度上来考虑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从我们的两个交易所的实施细则当中有专门的一个部分是关于信息披露的要求,所以对于全市场的单支股票融资融券的交易量都会对市场进行公布。”

  (主编:孟庆海 编导:傅喻 摄像:李培 张明 白羽 毛云李)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